七修类稿指出罗贯中是哪里人

罗贯中的代表作和生平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罗仲祥后唐时仕青州(即今清徐)。后因原籍水灾且路远途遥。落籍太原清源,迁居城西白马山


罗贯中的代表作和生平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罗仲祥后唐时仕青州(即今清徐)。后因原籍水灾且路远途遥。落籍太原清源,迁居城西白马山(今白石沟)寺沟村。其父罗锦生有六子,贯中行居第二。

  大约是罗氏先祖为仕宦出身的缘故吧,后世罗氏家族很重视对后代进行“水源木本”的家族历史教育,一直保持了“耕读传家,诗礼教子”的家风。在这种家传的影响之下,贯中从小喜爱读书,博洽经史,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贯中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元朝蒙古贵族的残酷统治和压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方义军,诸如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不仅与元军奋战,而且还进行着相互的兼并。据说,步入青年的罗贯中,就在这个历史大动荡的影响下,浪迹江湖,参加了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军,并入其幕府,充任幕客。而且,王圻的《稗史汇编》就说他“有志图王”,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这一点从他后来所著的《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罗贯中从事小说稗史的创作,似乎应得益于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于此,他才有时间和有可能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他有许多的著作传世,诸如《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相传,他还写过十七史通俗演义,并曾参与了《水浒传》的撰写。尺蠖斋评释的《西晋志传通俗演义》序文就说:“罗氏生不逢时,才郁而不得展,始作《水浒传》,以抒其不平之鸣。”

  贯中的长篇巨制《三国演义》,大约是他后期的作品。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 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他依据陈寿《三国志》提供的历史线索和历史人物,博采裴松之对《三国志》补缺、备异、惩妄、论辩,所保存的大量宝贵史料,吸取了西晋至元一千多年来民间传说的丰富营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军的生活经历,发挥个人的卓绝艺术才能,纵横捭阖,巧妙驾驭,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近一百年中浩瀚繁富的历史事件,完成了这部75万字的古典名著。

  在这部名著中,贯中寄托了自己个人的爱憎情感,客观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政治的、军事的、公开的、隐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斗争。淋漓尽致地刻划了封建统治阶级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明火暗刀的策略伎俩和阴谋诡计。有意或无意地揭示了农民无法生活、挺而走险、纷纷起义的真实历史背景和原因。

  至于《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则是多方面的,充分地显示了罗贯中在人物的刻划方面有着惊人的技巧。全书四百多个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些群雄之首,还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黄忠、鲁肃、周瑜、黄盖、郭嘉、许攸、张辽、陆逊以及王允、董卓、吕布这些巨谋勇将,忠奸之臣,都具有鲜明的生动的个人特性。尤其是对张飞、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塑造,真可谓出神人化,呼之欲出。

  罗贯中对战争的描绘是极其成功的,这一点充分证实他确实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的战争活动。所以能够把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场,瞬息变化的战斗形势,描述的那样千变万化,各具特色,显示出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正是由于罗贯中有参加战争的经历,再加上他超人的艺术技巧,以及创作时的苦心孤诣,惨谈经营,才在他的笔下出现了描述战争战役,重点突出,错落有致,疏密相间,虚实照应;铺排战争场面,大肆挥洒,波澜起伏,风驰电掣,气势磅礴;渲染战场气氛,随意勾勒,生动逼真,有声有色。

  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意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后来的很多学者和作家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把他同马司迁、关汉卿相提并论。他的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罗贯中的代表作和生平

罗贯中是哪里人?

明清两代,有关罗贯中生平的记载寥寥可数,而对其籍贯的说法却彼此抵牾。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说法:
  1.太原人,即今山西太原人。主要见于明无名氏《录鬼簿续编》:“罗贯中,太原人。”
  2.东原人,即今山东东平人。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称“东原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多种明刻本亦署名“东原罗贯中”。
  3.杭人,钱塘人,越人,即今浙江杭州人。如郎瑛《七修类稿》称为“杭人罗本贯中”,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称为“钱塘罗贯中本”,周亮工《因树屋书影》称为“越人罗贯中”。
  4.庐陵人,即今江西吉安人。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逐渐集中为两种意见。
罗贯中是哪里人?

罗贯中的详细介绍

寓居江南

罗贯中
罗贯中 (3张)
当元仁宗延祐年间,罗贯中父为丝绸商人。元代中期,由于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人,都先后搬迁到了杭州一带。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7岁开始,他在私塾学四书五经。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但是罗贯中对商业不感兴趣,在父亲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着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公元1345~1355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2]
有志图王

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罗贯中辞别赵宝丰,“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到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幕府作宾。起事称霸的张士诚是灭元功臣。第二年在罗贯中的建议下,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进攻。同年,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元朝俘虏,张士诚只好投降。降元后,张士诚贪图享乐。到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看到元朝没落,又再次称王。包括罗贯中在内的许多幕僚都建议暂缓称王,但是不被采纳。刘亮、鲁渊等人纷纷离去,罗贯中自此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太原。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九月,不久,罗贯中也离开了张士诚,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罗贯中又回到了杭州。《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当在该年以后。这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备了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条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罗贯中已写了十二卷,之后卷数的写作,是洪武四年以后的事了。[2]
在罗贯中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期间,施耐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为了纪念他的师傅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3] 之后,决定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成书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罗贯中继续创作历史演义系列作品。[2]
发愤著书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也曾参与其中。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图王未果,发愤著书。[2]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因为清顾苓《塔影园集》卷四《跋水浒图》记载“罗贯中客霸府张士诚”,这与“有志图王者”的形象不符合。这两则记载虽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罗贯中在元末曾经想有所作为,“传神稗史”,只是在现实中失败后无奈的选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明洪武14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平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有专家认为,“有志图王”的早期经历与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罗贯中偏好政治历史题材小说,并在这类小说上取得艺术成功的关键。一是用三国故事作为题材写出了《三国演义》,一是用兼历史与英雄传奇品质的梁山好汉故事编辑《水浒传》(通行的说法,比如说《中国文学史》赞同由施耐庵原创、罗贯中编辑整理成书的说法)。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他为了出版这些作品,于洪武十三年左右从杭州来到了福建,因为当时福建的建阳是出版业的中心之一。但是,罗贯中的这一目的未能实现。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也和施耐庵一起编写过《水浒传》。
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大约在公元1385~1388年间,罗贯中活了七十岁,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庐陵(今江西吉安)逝世。[2]
主要作品编辑
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施耐庵合著《水浒传》、《三国演义》[3] 、《隋唐两朝志传》[3] 。
文学特点编辑
罗贯中
罗贯中
罗贯中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他的章回小说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且已经分卷分目,目录文字也很讲究。今见最早的嘉靖壬午(1522)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每回标题都是单句七字。他与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每回的标题已是双句,大致对偶。除分回立目之外,他的章回小说还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正文常以“话说”两字起首,往往在情节开展的紧要关头煞尾,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中间又多引诗词曲赋来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
他的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日趋成熟。他的作品文学特点主要表现在:成书过程从历代集体编著过渡到个人独创;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表现题材从着眼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注目于日常生活、家庭琐事;描写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塑造的典型从突出特征性的性格到用多色、动感的笔触去刻画人物的个性;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的交叉;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如此等等,都足以说明罗贯中的章回小说在中国的小说史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也为明代中后期的白话短篇小说出现鼎盛的局面,发展得更为精致奠定了厚实的基础。[5]
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有特殊贡献的作家。他所写的小说很多,都是以乱世为题材,中国历史上只有七个分裂的时代,罗贯中就写了其中三个,除《三国演义》外,相传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逐平妖传》等著作,也曾参与了《水浒传》的编纂、创作。他亦能词曲,所作的杂剧,今所知者,有《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三种,后二种已佚去。罗贯中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大动乱,目睹现实的纷争,对人民苦难深重的生活处境比较了解,对他们的理想追求也有所认识。他从事小说创作的动机,一方面“无过于泄愤一时,取快四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改变当时话本艺术中存在的弊端,为民众,为说话艺人提供一个好的、方便的说话底本。他从社会的、文学的需要出发,对几种在民间影响较大的话本小说材,进行了搜集、整理、充实等扎实的新创工作。罗贯中的作品,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从“话本”阶段向长篇章回体过渡的完成,揭开了中国小说发展历史崭新的一页[6] 。
罗贯中的艺术造诣,首先得益于他对历史资料的谙熟、对历史人物的深刻了解。他吸收了陈寿的《三国志》的长处,取得了民间话本《说三分》的精华,收集了数以百计的大小故事。他对成百上千的帝王将相谋臣武夫的姓名、性格特征,甚至不少人物的社会关系、历史命运和仕途风云,都了如指掌。这一番广采博纳、熟记活用的功夫,是罗贯中将一百年历史尽收眼底、聚整世纪风云于笔端的底气所在。
矛盾冲突,是历史小说的最诱人之处。作者可以用它来造势,用它来展示人物行动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罗贯中的拿手好戏之一,是善于造势。造成紧张的形势,以此作为矛盾冲突的原动力。
罗贯中最善于写战争,《三国演义》中的上百场战争都写得各具特色,无一重复。赤壁之战,尤其写得精彩。赤壁之战的第一个特色是两国开战,三方参与;既有大量的军事活动,又有大量的外交活动,将三国时期的主要谋臣战将都引人这些活动之中。第二个特色是推进和解决矛盾的方法是以斗智、伐谋为主,而不是以交锋为主。作品中大量描写和记叙的是文战而不是武战。第三个特色是时代特征,赤壁之战之前是诸多军阀混战时期,而赤壁之战的一把火,烧出了半个世纪的三国鼎立的历史。第四个特色是地理特征,曹操、孙权双方,中间横着一条长江,这条长江上垂高天,下接厚地,渺乎苍苍,浩乎无际,或大雾迷天,或惊涛拍岸。于是作战双方,都围绕这一条大江大做文章。这条大江的阴晴变化,时刻都影响着作战双方的战略战术。第五个特色是多重矛盾相互交叉,既有敌我之间的矛盾如曹操要灭孙权,又有盟军内部的矛盾如周瑜要杀诸葛亮;既有明枪、有暗箭、有勾结、有背叛、有正义的伸张,又有阴谋的破灭。第六个特征是:矛盾斗争的结果出人意料:最强者败,最弱者胜;兵最多者败得最惨,兵最少者获利最大。[7]
罗贯中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塑造出了永远都光芒四射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几百年来都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印在中国老百姓的心坎里。
情节曲折而新奇,语言个性化而凝练,也是罗贯中的历史小说的一个特征。[7]
人物评价编辑
现代创作的罗贯中画像
现代创作的罗贯中画像
罗贯中不仅是公认中国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历史演义”类型的开山作《三国演义》的作者,而且分别被认为开创了章回小说中“英雄传奇”和“神魔小说”类型的《水浒传》和《三遂平妖传》的作者都有包含罗贯中的说法,而另一大类“世情小说”则源自改编自《水浒传》情节的《金瓶梅》。由此可以认为,罗贯中一人担当了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四大主要类别鼻祖(或至少鼻祖之一),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8] 有人甚至称罗贯中为“中国古代小说之王”。[9]
后世纪念编辑
山东东平

山东东平纪念馆
山东东平纪念馆
罗贯中纪念馆坐落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城新区罗庄村,占地面积3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由曲阜古建筑学院设计,仿明代建筑风格而建,青砖灰瓦,雕梁画栋。主体建筑有贯中堂、水浒苑、三国苑、贯中居、罗园、碑廊等,纪念馆外建有南北两座罗贯中故里牌坊,北牌坊雕绘三国故事,南牌坊雕绘水浒故事。两座牌坊分别由学者冯其庸、欧阳中石题写坊名。两架牌坊均高16.6米,宽30米。
纪念馆主体建筑贯中堂为明代宫殿式风格,罗贯中铸铜坐像,高2.7米,重1吨。两侧对联“至圣尼山孔夫子,大贤东原罗贯中”。[10]
山西清徐

山门建筑
清徐罗贯中纪念馆
清徐罗贯中纪念馆
罗贯中纪念馆山门为仿古歇山式建筑。门前有一对青雕石狮。门上悬挂有当代文化名人冯其庸先生手书“罗贯中纪念馆”匾额,山门前广场对面是一座金碧辉煌的五彩影壁,上嵌麒麟吐玉书琉璃浮雕。步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岗石雕罗贯中竖像。身高四米,其神态庄重深沉,两目炯炯凝视远方,气宇轩昂,栩栩如生。雕像台基高五米,三层汉白玉雕栏。大院中轴线有一塘碧水,清澈见底,鱼嬉其中,横跨碧池有一彩虹玉带桥,汉白玉栏杆上雕有八对石狮,形神各异,憨态可掬。庭院东西各有三间厢房,西厢房为中国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研究资料中心,内存各种罗贯中著作的版本以及各种有关书籍、论文资料,东厢房为罗贯中研究会办公及接待宾客所用,也是文人墨客品茗弈棋、撰文寻雅之所在。
轶事典故编辑
籍贯争议

十种记载
(一)《西湖游览志馀》云:钱塘罗贯中本者,南朝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
(二)《续文献通志》云:《水浒》罗贯中箸。字贯中,杭州人。
(三)《七修类稿》云:《三国》《宋江》二书乃杭州罗本贯中所编。
(四)《三国志传》万历本署,东原罗道本编次。
(五)《三遂平妖传》署:东原罗贯中编撰。
(六)《水浒志传评林》署:中原贯中罗道本名卿父编辑。
(七)《水浒传》署:中原罗贯中编辑。
(八)《说唐全传》旧本署:庐陵罗本撰。
(九)《因树屋书影》云:《水浒传》相传为洪武初越人罗贯中作。
(十)《录鬼簿续编》云: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12]
五种说法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五种说法分别为:杭州、庐陵、中原、东原、太原。最受关注的是杭州,东原、太原三说。[12]
杭州说:杭州地方学者赵宝峰的《赵宝峰文集》中所附(门人祭宝峰先生文)的名单中第十六位有个罗本的名字。杭人以此认为罗本即罗贯中,但罗贯中曾参加过许多地方的政治活动不能以其中的一个地方便认定其正式籍贯。杭州一说不能成立。[12]
东原说出于明弘治六年庸愚子(蒋大器)先生,蒋大器认为在东原一代得书,把作者归为东原。东原说不可信,不能成立。[12]
太原说,来自《续录鬼簿》作者无名氏,经考证,作者为贾仲明。[12]
从罗贯中的作品在不同地点发现来分析,他曾走过许多地方,在各地留有足迹,从而造成对他籍贯有多种说法的原因之一。是一致的。当时,贾仲明提出“太原人”,太原范围很大,是那洲、那县人,贾仲明没有提出。但是从罗氏最集中的河湾村所发现的家谱,神纸、护梁签、墓穴、砚台、牌匾等,六大实证。可以说明罗贯中直属当时归太原管辖的祁县。[12]
与施耐庵

化名“施耐庵”
2006年8月,在山东举行的“罗贯中与《三国》、《水浒》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500位专家普遍认为,《水浒传》在明初是禁书,不可能实名出版,罗贯中本身就是山东东平人,而施耐庵在历史资料中却查不到踪迹。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很有可能托名出版。在明代早期版本中就有罗贯中单独署名,后期又发现施耐庵和罗贯中的联合署名。
“施耐庵”倒着写就是“俺乃是”,用山东口音说施耐庵,发音也是“实乃俺”,而根据当时许多作家撰书署名的习惯,“施耐庵-罗贯中”的潜台词很可能就是“俺乃是罗贯中”。在结合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写作特点后,部分专家们认为这两本巨著是罗贯中运用了不同的作品采集方式撰写而成的。[13]
师徒关系
纪连海并不认同《水浒传》由罗贯中单独著书的说法,他更认同流传很广的“施耐庵罗贯中为师徒关系”之说。他说,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生关系这一说法,出自明代淮安王道生《施耐庵墓志》和清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等书中。
王道生说:“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为尤多。”胡应麟在谈起《水浒传》创作缘起时说施耐庵“得宋张叔夜擒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编。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三国志演义》,绝浅陋可也。罗贯中姓罗名本字贯中。尽管历史记载不多,但依然可以考证施耐庵、罗贯中同属元末明初,施耐庵年长二三十岁,二人曾先后参加张士诚起义。有《录鬼簿续编》介绍,罗贯中”乐府隐语,极为清新“,因此很多学者认为《水浒传》中诗词的掺入多为罗贯中所为,作为纂修者罗贯中又对《水浒传》进行了修改,这样与《三国演义》有部分情节相似也是正常现象。[13]
罗贯中的详细介绍

罗贯中籍贯是当今的那个省

  1、因为史书无法考究,罗贯中的出生地无法考证,主要有五种说法分别为:杭州、庐陵、中原、东原、太原。最受关注的是杭州,东原、太原三说。
  2、人物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罗贯中籍贯是当今的那个省

罗贯中是哪里人?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动情地写道:

两岸西风起白杨,沁州存孝实堪伤。
晋中花草埋幽径,唐国山河绕夕阳。
鸦谷灭巢皆寂寞,并州尘路总荒凉。
诗成不尽伤情处,一度行吟一断肠。
罗贯中是哪里人?
上一篇 2021年10月01 00:00
下一篇 2021年10月01 00:00

相关推荐

  • 内在美哪里能看,韩剧TV上看不了内在美了

    1.电影内在美下载链接如下:可以下载后观看;2.可以直接把以上链接拷贝到迅雷影音里观看,如果第一次观看不成功,请重新加载一下;3.要百度云的话,加我百度云账号“什么和什么晕”,并提供提问问题的截图或者

    2021年10月01 11
  •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改革开放到底是谁设计的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因为邓小平理论规划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方向。1、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

    2021年10月01 9
  •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谁,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原名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谁4、记金华的双龙洞1、《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叶圣陶。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情况。此外,泉水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的

    2021年10月01 9
  • 吸血鬼检察官2坏血是谁,吸血侦探里坏血是谁

    吸血鬼检察官2里面最后那个俞静仁最后死了吗?她应该发现他是吸血鬼了吧。简单啊,就是坏人,犯了法,逃过法律制裁,然后那个反派的吸血鬼就以坏血为借口,吸食他的血液谁能告诉我《吸血鬼检察官》2的结局到底是什

    2021年10月01 12
  • 楚乔传里卷毛头是谁演的

    楚乔传卷毛头是谁演的小卷毛结局是什么《楚乔传》卷毛头是扮演者是00后小花“蒋依依”。卷毛头结局:在楚乔传第一集当中,小女奴“卷毛头”是楚乔的患难姐妹,在人猎场被无情射杀后,彻底激发了楚乔复仇的决心、更

    2021年10月01 12
  • 历任中央党校校长是谁

    中央党校校长VS清华北大校长——谁的社会地位更高?谁的能力更强?现任校长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兼任,常务副校长李景田,副校长陈宝生、李书磊、张伯里、徐伟新,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是谁啊???该学院91年

    2021年10月01 966
  • 吕小敏的丈夫是哪里人

    吕小敏的老公是谁吕小敏,出生于河南一个贫困的乡村,父母都是特别老实的庄稼人。她妈妈没上过学,父亲也不认识几个字,家里特别穷困。上初一的时候,她患了鼻窦炎。每天到中午就头晕、呕心,后来她也就不再去上学。

    2021年10月01 33
  • 竹石的作者是谁,《竹石》清·郑燮简介

    古诗《竹石》的作者名是谁?怎么注音?《竹石》的作者是(清)朝的(郑燮或郑板桥)。是同一人。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古诗竹石的作者是谁《竹石》是清代

    2021年10月01 7
  • 国新能源刘军是哪里人

    刘军什么时候去的国新能源集团?宏达集团董事局董事、总裁刘军  刘军,男,山西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总经理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1年,是以燃气、煤炭、贸易产业为主,

    2021年10月01 7
  • 陈海车祸是谁指使的

    人民的名义陈海为什么会出车祸,是被报复还是被灭口神赐予我们生命之树,树上结有18个果实,17个使徒吃了其中17个果实,就是生命果实,于是获得了强大的力量,他们成为了使徒,而剩下的果实,是智慧果实,人类

    2021年10月01 14
  • 阿芙是哪个国家的品牌,阿芙护肤品适合的年龄

    中新网5月14日电十几年前,在大多数国内消费者还不知精油为何物时,阿芙已经摩拳擦掌准备抢占精油这一市场空白,以只做精油的精准定位,向国内消费者传递精致生活理念。时至今日,许多消费者一说到精油,第一反应

    2021年10月01 11
  • 顾雨薇l先生是谁

    求一部小说人物有顾雨薇顾又惜L先生叶容琛谢谢我曾为你着迷,在如玉小说里看到的,连载中,但需要付费求《我曾为你着迷》作者是浅筱木,最好是txt资源,谢谢!女主是顾雨薇,男主是L先生,女配叫顾又惜我曾为你

    2021年10月01 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