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是个怎样的人,白骨精唐僧孙悟空是什么样的人

唐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唐僧法号玄奘,俗姓陈,本名袆,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人。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了他父亲陈惠,便潜心儒学不做官了。玄奘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即公元600年。关于玄奘


唐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唐僧法号玄奘,俗姓陈,本名袆,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人。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了他父亲陈惠,便潜心儒学不做官了。玄奘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即公元600年。关于玄奘的生平,现存的《传》、《状》、《塔铭》等都没有记载,而关于他的年岁又有六十三、六十五、六十九诸说,推算不出确实生年来。今以重校内学院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暂定法师寿六十五岁)。少时因为家境困难,跟着他二兄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十一岁(620)就熟习《法华》、《维摩》。十三岁时(622)洛阳度僧,破格入选。其后听景法师讲《涅盘》,从严法师学《摄论》,升座复述,分析详尽,博得大众的钦佩。隋炀帝大业末年,兵乱饥荒,玄奘和他的二兄前往长安后,得知当时名僧已多聚在蜀地,因又同往成都。在那里听宝暹讲《摄论》、道基讲《杂心》、惠振讲《八犍度论》。三、五年间,究通诸部,声誉大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武德七年(624)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参学。先到了荆州天皇寺。讲《摄论》、《杂心》,淮海一带的名僧闻风来聚。六十高龄的大德智琰也对他执礼甚恭。讲毕以后,继往赵州从道深学《成实》,又到扬州听惠休讲《杂心》、《摄论》。贞观元年(627),玄奘再到长安,从道岳、法常、僧辩、玄会诸师钻研《俱舍》、《摄论》、《涅盘》,他很快就穷尽各家学说,受到称赞,声誉满京师。仆射萧瑀,奏请令他住庄严寺。但是玄奘觉得多年来在各地讲筵所闻,异说不一,特别是当时流行的《摄论》、《地论》两家有关法相之说不能统一,很想得着总赅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以求会通一切(这一见解大概是受了当时来华的波颇蜜多罗的启发而生),于是决心往印度求法。那时出国之禁很严,他正式表请赴印,未得许可,只好作种种准备等待着。贞观三年(629),因北方连遭灾荒,朝廷准许道俗四出就食,他得便西行,到达兰州,应当地人士请求,讲《涅盘》、《摄论》和《般若经》。西域商侣有参加旁听的,回去以后,便将玄奘求法的事向各地宣传了。玄奘继而潜行到达瓜州,得胡人西盘陀导送,夜渡瓠颅河。从此子身冒险,过了玉门关外五烽,度莫贺延沙碛,到达伊吾。高昌王麹文泰得知后,遣使迎往,敬礼备至,延留度过夏坐,并要久留在高昌,他坚决未允。当时西突厥叶护可汗势力遍及雪山以北各地,如去印度,须要取得他的协助,因而高昌王遣使陪送玄奘去叶护可汗衙所,时当贞观三年八月。玄奘离开高昌,过阿耆尼、屈支等国,越凌山到达素叶城,和叶护可汗相见,凭着可汗致所经诸国的信件和陪送的使者,很顺利的经过西域笯赤建等十国,越大雪山,直到邻接北印的迦毕试国。

他从此东行,进入北印度境,过滥波、健驮罗、乌仗那诸国。渡信度河,过呾叉始罗等国,至迦湿弥罗国,于此先后居停两年参学。随后至磔迦、至那仆底、闍烂那达、屈露多等国入中印度境。又经窣禄勒那国,渡阎牟那河至秣底补罗国。过婆罗吸摩补罗等国,至羯若鞠闍国。东南行渡殑伽河至逾陀国。更循殑伽河东下,拟赴阿耶穆佉国,于中途遇盗,几乎丧命。后又过阿耶穆佉等国至吠舍厘国,更南行至摩揭陀国,巡礼华氏城、伽耶等处圣迹,折向那烂陀寺。寺众千余人欢迎他到寺,参谒了戒贤。他离开高昌,进入印度国境以来,随处遇着高僧大德,就停留参学。广学《俱舍》、《顺正理》、《因明》、《声明》、《经百论》、《广百论》、《对法》、《显宗》、《理门》、《众事分毗婆沙》、《经部毗婆沙》、《萨婆多部辨真》、《发智》、《日胄毗婆沙论》等。如此且行且学,到达那烂陀时前后约四年,其时为贞观七年(633)。玄奘到了那烂陀寺,被推为通三藏的十德之一,很受优遇。他请戒贤三藏讲《瑜伽论》,同听者数千人,历一年五个月讲毕,后复重听两遍。又听讲《顺正理》、《显扬》、《对法》各一遍,《因明》、《声明》、《集量》等论各二遍,《中论》、《百论》各三遍。《俱舍》、《婆沙》、《六足》等论,他先在诸国听过,至此更披寻决疑,兼学婆罗门《声明记论》。如是在寺学习,历时五年(贞观八至十二年,634—638)。 其后,玄奘为了更广泛的参学,便离开那烂陀寺南游,经伊烂那钵伐多国,从怛他揭多毱多和羼底僧诃两师学《毗婆沙》、《顺正理》等论。过瞻波等国入东印度境,经羯罗拿苏伐刺那等国,折西北行至中印南憍萨罗国,停一个多月,从善解因明的婆罗门学《集量论》。从此南行入南印度境,过案达罗国至驮那羯磔迦国,停数月从苏部底和苏利耶两僧学《大众部根本阿毗达摩》等论,他们亦从法师学大乘诸论。过珠利耶国至达罗毗荼国,于建志城逢僧伽罗国大德觉自在云和无畏牙,就问《瑜伽要文》及僧伽罗国佛教情况。过那建补罗等国,出伐腊毗国入西印度境,西至狼揭罗国。从此折回,过臂多势罗等国,渡信度河,至北印钵伐多国,于此停两年,学《正量部根本阿毗达摩》及《摄正法》、《成实》等论。从此东南行,仍还那烂陀寺。又到寺西低罗择迦寺,从般若跋陀罗就萨婆多部三藏及《声明》、《因明》等论咨决所疑。往杖林山,从胜军居士学《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不住涅盘》、《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及问《瑜伽》、《因明》等疑,首尾历时两年。这样在各地游历参学凡经四年(贞观十二至十六年,639—642)。回那烂陀寺后,应戒贤三藏之嘱,为寺众讲《摄论》、《唯识抉择论》,并沟通了当时大乘学说中“瑜伽”、“中观”两家的论争,著《会宗论》三千颂,得到戒贤三藏和诸大德的赞许。他又应戒日王的请求,拟折服南印正量部论师般若毱多《破大乘论》的异说,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 玄奘在印所学至此已经大成,他很想回国弘通,得到戒贤的赞许,遂庄严经像,辞别戒贤,准备东归。时东印迦摩缕波国鸠摩罗王一再遣使迎请前往。适值羯若鞠闍国戒日王征恭御陀回来,又遣使来请,鸠摩罗王就带兵陪送玄奘,到羯朱只祗罗国,遇着戒日王。戒日王乃决定于曲女城为玄奘建立大会,命五印沙门、婆罗门、外道义解之徒都来参加。到期与会的有十八国王,各国大小乘僧三千多人,那烂陀寺僧千余人,婆罗门及尼乾外道二千余人。此会即以玄奘所著《会宗》、《制恶见》两论的论点标宗,任人难破,但经过十八天大会终了,没有一人能提出异议。玄奘得到大小乘佛教徒的一致推崇,被给以“大乘天”和“解脱天”的尊称。其后又随喜了在钵罗耶伽两河间举行的五年一次的无遮大施会,这才辞别戒日王,携带几百部梵本和各种佛像,启程东归。路过呾叉始罗渡信度大河时,因遇风浪,失却梵本五十夹及诸异花种,停在乌铎迦汉荼城五十多天,遣人往乌仗那国抄写迦叶维耶部三藏。从此经过滥波等地,出迦毕试境,度雪山,经睹货罗故地,过波迷罗川,越葱岭到了于阗,以国王延留,未得即还。就派人随商侣入朝,表陈还国,日夜为于阗僧人讲《瑜伽》、《对法》、《俱舍》、《摄论》四部论,约停了七、八个月。等到使人回来,并奉敕迎令东归。于贞观十九年(645)正月到达长安。 玄奘去洛阳会见了唐太宗。太宗要求他据游历见闻,修西域传;并劝他还俗从政,玄奘力辞。因留他住长安弘福寺译经,由朝廷供给所需,并召集各地名僧二十余人相助,分任证义、缀文、正字、证梵等职,组织了规模完备的译场。玄奘于是年五月,创译《菩萨藏》等经,次年撰《大唐西域记》成。贞观二十二年(648)译完《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的大部之后,请太宗替新译诸经做了总序,即后世所传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这一年因太宗问功德利益,他建议度僧,太宗诏诸州寺各度五人,并于北阙造弘法院,供译经用。冬十月,东宫新建大慈恩寺告成,寺内也别造译经院,迎他入住。高宗永徽三年(652)春,他请就大慈恩寺造西域式石塔,安置带回经像,以运石工大,改用砖造。永徽四年(653)夏,印度大菩提寺智光、慧天来信问候他,次年他分别答书。永徽六年(655),尚药奉御吕才,诵玄奘所译《因明》、《理门》二论,自出新解,指议长短。后经玄奘和他亲自辩论,他才辞屈谢退。显庆元年(656)二月,玄奘为鹤林寺尼宝乘等五十余人授戒,又为德业寺尼众数百人授菩萨戒。玄奘西游求法的时候,路上备尝辛苦,六十岁前后,身体就有病痛,这一年复间冷疹重发颇剧。他恐怕病危,表请高宗重定佛道名位次第,及废僧尼依俗科罪。显庆三年(658),他迁居新建的西明寺,当时印度僧人阿地瞿多和那提相继来华,译事不专,他因而请求停译,未得允许。继而因大众请详译《大般若经》全部,以京师纷扰,恐难译了,表请赴玉华宫翻译。显庆四年(659)冬,他迁往玉华宫,次年初即开始译《大般若经》,至龙朔三年(663)冬完成,全经十六会,总六百卷。他于译完《大般若经》后,自觉体力衰竭,不再事翻译,专精行道。麟德元年(664)初,他在玉华宫染病,病中命门人嘉尚具录所译经论以及造像、写经、供养、施舍等项,宣读一过,他很觉自庆,到了二月五日中夜便圆寂了。
唐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唐僧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但也这是因为他的善良而使他1恶善部分。有时,不能太过相信别人,但也不能永远不相信别人。
唐僧是一个怎样的人

唐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真不知道,在《西游记》中,如来佛祖为何会选择唐僧来担任取经大业的主人公,虽然唐僧乃是他二弟子金蝉子转世,但各方面的品行修养似乎都差了太多了吧?不过这金蝉子本身似乎也没好到哪里去,在听如来佛祖讲经之时,竟然还打瞌睡;不过其师傅乃是如来佛祖,靠着这个身份也能混得风生水起了。

如来佛祖也是无奈,这个徒弟无论是悟性还是资质都是极佳的,就是性子有点懒散,没做出什么成绩;虽然自己是佛祖,却也不好直接给他一个什么封赏,毕竟上面还有燃灯古佛等超级存在。于是就借着金蝉子打瞌睡的由头,罚金蝉子去轮回转世,完成取经大业,到时候再封赏就没什么问题了,顺便也是磨砺下金蝉子的心性。

到唐僧时,金蝉子已经是第十世转生了,至于前九世究竟是不是被沙僧给吃了,就不得而知了,至少书中没有明说。唐僧的出世,直接祸害了一个原本应该极为美好的家庭。陈光蕊乃是唐朝开科取士的第一位状元郎,前程似锦,结果被刘洪所杀后,虽然后来还阳了,但仍然是浪费了十八年光阴。

而丞相殷开山的女儿殷温娇就更不必多说了,一个多么好的女人,不仅长得极为貌美,而且与陈光蕊那叫一个郎情妾意;但是为了将来的取经大计,殷温娇先是饱受丧夫之痛,而后又不得不忍辱负重的服侍杀夫仇人刘洪十八载。终于等到唐僧长大成人,报仇雪恨后,却因为名节的问题,一缕白绫了残生。

而在唐僧完成取经大业回到长安后,不仅对陈光蕊这个父亲不管不问,更是对生下自己的母亲也是毫无牵挂,更没有任何表示;在完成传经的任务后,就匆匆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几个徒弟匆匆赶回灵山,后被如来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享受极乐;当真是无情。

而且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途径了一个叫西梁女儿国的地方,该国俱是女子,没有一个男人;故唐僧师徒经过此地时,国王得众女官告知唐僧相貌英俊,便决心招唐僧为夫,留在女儿国当国王,并称其为御弟哥哥。这女儿国国王也是一个极美的女子,堪比嫦娥、九天玄女和瑶池圣母。

关键是女儿国国王对唐僧的款款情深,更是不惜要将国王之位传给唐僧,唐僧内心对女儿国国王也是颇为心动的;但是奈何,于公,自己还有观音菩萨交代的取经大业未完成;于私,即便自己想留下来,又能留得下来么?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这三个徒弟都不是简单人物,乃是妖怪,本来一同去取经,是有一份念想,如果留下来,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一怒之下把自己杀了。

最后,唐僧只能是坚定信念,对女儿国国王说了那句“来世若有缘分”;圣僧啊!你都成佛了,哪还有什么来世?你成佛后,只知道享受佛界的极乐,却忘了,在凡间,还有一个女子一天天的在等你回来?你宛若那哒哒的马蹄声,扰了清梦,不是归人,却只是一个过客。当真是无情。

不知道佛教中是如何定义违背诺言的,但唐僧的确是违背了诺言,在通天河一回时,面对宽广的河水,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也是无可奈何,幸好有一只老鼋相助,渡过通天河。这老鼋的要求也不高,只是想让唐僧帮忙代问佛祖自己几时能脱本壳,修成人身。

唐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唐僧是个怎样的人?

在<西游记>这部古典名著中,唐僧的人物形象有几下特点:
1、唐僧是一个有恒心有毅力,不畏艰险的人。西天取经路途十万八千里,又有虎豹妖魔出没,但唐僧却敢发誓,不到西天,不取回真经,绝不回国。而且唐僧也说道做到了。
2、唐僧是一个老好人,慈悲心太重。纵观西游记全书中,不管是白骨精哪章、红孩儿哪章,就是由于唐僧的心地善良,错把妖怪当好人,屡次陷入灾难中。t在西游记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说道“那师傅处处有难、步步该灾”。而这个原因一是妖怪们惦记唐僧肉,另外一个就是唐僧的慈悲心大发。
3、唐僧是一个佛教的忠实信徒。这个在书中也有记录,在第十二回中写道玄奘又谢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三藏不敢不受。唐僧说酒是佛家头等大戒,因此不喝酒,直到太宗说此乃素酒,才只饮一杯。还有在妖邪假设小雷音那会,也是由于唐僧对佛的忠实信奉,才误入妖窟。因此,唐僧是一个佛教的忠实信徒。
综上所述,唐僧是一个有慈悲心,错把杨当好人的,有恒心有毅力的佛教信徒的形象。
唐僧是个怎样的人?

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

唐僧是一个有恒心有毅力,不畏艰险的人。西天取经路途十万八千里,又有虎豹妖魔出没,但唐僧却敢发誓,不到西天,不取回真经,绝不回国。而且唐僧也说道做到了。

唐僧前世为如来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因轻慢佛法而被如来佛祖贬到下界,在观世音菩萨的指点下,奉了唐太宗旨意,不远万里前去西天求取真经,路途上收得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三个徒弟,经历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返回大唐,修成正果,被如来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

扩展资料:

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紧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

小说中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21世纪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

《西游记》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

  唐僧,又名,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祎,出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洛阳偃师境内)。他是《西游记》里边的主要人物,同时也是现实中存在的人。
  在西游记中,他是个只有慈悲之心,没有能力慈悲的人,善良盲目相信别人,软弱可欺,但重要的是他的精神,一直很坚持礼佛的道路,是徒弟三人的精神领袖。
  现实中:他是心坚志忍,做事专注的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最终取得真经。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由此可见一斑。
《西游记》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

西游记中的唐僧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唐僧法号玄奘,俗姓陈,本名袆,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人。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了他父亲陈惠,便潜心儒学不做官了。玄奘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即公元600年。关于玄奘的生平,现存的《传》、《状》、《塔铭》等都没有记载,而关于他的年岁又有六十三、六十五、六十九诸说,推算不出确实生年来。今以重校内学院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暂定法师寿六十五岁)。少时因为家境困难,跟着他二兄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十一岁(620)就熟习《法华》、《维摩》。十三岁时(622)洛阳度僧,破格入选。其后听景法师讲《涅盘》,从严法师学《摄论》,升座复述,分析详尽,博得大众的钦佩。隋炀帝大业末年,兵乱饥荒,玄奘和他的二兄前往长安后,得知当时名僧已多聚在蜀地,因又同往成都。在那里听宝暹讲《摄论》、道基讲《杂心》、惠振讲《八犍度论》。三、五年间,究通诸部,声誉大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武德七年(624)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参学。先到了荆州天皇寺。讲《摄论》、《杂心》,淮海一带的名僧闻风来聚。六十高龄的大德智琰也对他执礼甚恭。讲毕以后,继往赵州从道深学《成实》,又到扬州听惠休讲《杂心》、《摄论》。贞观元年(627),玄奘再到长安,从道岳、法常、僧辩、玄会诸师钻研《俱舍》、《摄论》、《涅盘》,他很快就穷尽各家学说,受到称赞,声誉满京师。仆射萧瑀,奏请令他住庄严寺。但是玄奘觉得多年来在各地讲筵所闻,异说不一,特别是当时流行的《摄论》、《地论》两家有关法相之说不能统一,很想得着总赅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以求会通一切(这一见解大概是受了当时来华的波颇蜜多罗的启发而生),于是决心往印度求法。那时出国之禁很严,他正式表请赴印,未得许可,只好作种种准备等待着。贞观三年(629),因北方连遭灾荒,朝廷准许道俗四出就食,他得便西行,到达兰州,应当地人士请求,讲《涅盘》、《摄论》和《般若经》。西域商侣有参加旁听的,回去以后,便将玄奘求法的事向各地宣传了。玄奘继而潜行到达瓜州,得胡人西盘陀导送,夜渡瓠颅河。从此子身冒险,过了玉门关外五烽,度莫贺延沙碛,到达伊吾。高昌王麹文泰得知后,遣使迎往,敬礼备至,延留度过夏坐,并要久留在高昌,他坚决未允。当时西突厥叶护可汗势力遍及雪山以北各地,如去印度,须要取得他的协助,因而高昌王遣使陪送玄奘去叶护可汗衙所,时当贞观三年八月。玄奘离开高昌,过阿耆尼、屈支等国,越凌山到达素叶城,和叶护可汗相见,凭着可汗致所经诸国的信件和陪送的使者,很顺利的经过西域笯赤建等十国,越大雪山,直到邻接北印的迦毕试国。

  他从此东行,进入北印度境,过滥波、健驮罗、乌仗那诸国。渡信度河,过呾叉始罗等国,至迦湿弥罗国,于此先后居停两年参学。随后至磔迦、至那仆底、闍烂那达、屈露多等国入中印度境。又经窣禄勒那国,渡阎牟那河至秣底补罗国。过婆罗吸摩补罗等国,至羯若鞠闍国。东南行渡殑伽河至逾陀国。更循殑伽河东下,拟赴阿耶穆佉国,于中途遇盗,几乎丧命。后又过阿耶穆佉等国至吠舍厘国,更南行至摩揭陀国,巡礼华氏城、伽耶等处圣迹,折向那烂陀寺。寺众千余人欢迎他到寺,参谒了戒贤。他离开高昌,进入印度国境以来,随处遇着高僧大德,就停留参学。广学《俱舍》、《顺正理》、《因明》、《声明》、《经百论》、《广百论》、《对法》、《显宗》、《理门》、《众事分毗婆沙》、《经部毗婆沙》、《萨婆多部辨真》、《发智》、《日胄毗婆沙论》等。如此且行且学,到达那烂陀时前后约四年,其时为贞观七年(633)。玄奘到了那烂陀寺,被推为通三藏的十德之一,很受优遇。他请戒贤三藏讲《瑜伽论》,同听者数千人,历一年五个月讲毕,后复重听两遍。又听讲《顺正理》、《显扬》、《对法》各一遍,《因明》、《声明》、《集量》等论各二遍,《中论》、《百论》各三遍。《俱舍》、《婆沙》、《六足》等论,他先在诸国听过,至此更披寻决疑,兼学婆罗门《声明记论》。如是在寺学习,历时五年(贞观八至十二年,634—638)。 其后,玄奘为了更广泛的参学,便离开那烂陀寺南游,经伊烂那钵伐多国,从怛他揭多毱多和羼底僧诃两师学《毗婆沙》、《顺正理》等论。过瞻波等国入东印度境,经羯罗拿苏伐刺那等国,折西北行至中印南憍萨罗国,停一个多月,从善解因明的婆罗门学《集量论》。从此南行入南印度境,过案达罗国至驮那羯磔迦国,停数月从苏部底和苏利耶两僧学《大众部根本阿毗达摩》等论,他们亦从法师学大乘诸论。过珠利耶国至达罗毗荼国,于建志城逢僧伽罗国大德觉自在云和无畏牙,就问《瑜伽要文》及僧伽罗国佛教情况。过那建补罗等国,出伐腊毗国入西印度境,西至狼揭罗国。从此折回,过臂多势罗等国,渡信度河,至北印钵伐多国,于此停两年,学《正量部根本阿毗达摩》及《摄正法》、《成实》等论。从此东南行,仍还那烂陀寺。又到寺西低罗择迦寺,从般若跋陀罗就萨婆多部三藏及《声明》、《因明》等论咨决所疑。往杖林山,从胜军居士学《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不住涅盘》、《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及问《瑜伽》、《因明》等疑,首尾历时两年。这样在各地游历参学凡经四年(贞观十二至十六年,639—642)。回那烂陀寺后,应戒贤三藏之嘱,为寺众讲《摄论》、《唯识抉择论》,并沟通了当时大乘学说中“瑜伽”、“中观”两家的论争,著《会宗论》三千颂,得到戒贤三藏和诸大德的赞许。他又应戒日王的请求,拟折服南印正量部论师般若毱多《破大乘论》的异说,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 玄奘在印所学至此已经大成,他很想回国弘通,得到戒贤的赞许,遂庄严经像,辞别戒贤,准备东归。时东印迦摩缕波国鸠摩罗王一再遣使迎请前往。适值羯若鞠闍国戒日王征恭御陀回来,又遣使来请,鸠摩罗王就带兵陪送玄奘,到羯朱只祗罗国,遇着戒日王。戒日王乃决定于曲女城为玄奘建立大会,命五印沙门、婆罗门、外道义解之徒都来参加。到期与会的有十八国王,各国大小乘僧三千多人,那烂陀寺僧千余人,婆罗门及尼乾外道二千余人。此会即以玄奘所著《会宗》、《制恶见》两论的论点标宗,任人难破,但经过十八天大会终了,没有一人能提出异议。玄奘得到大小乘佛教徒的一致推崇,被给以“大乘天”和“解脱天”的尊称。其后又随喜了在钵罗耶伽两河间举行的五年一次的无遮大施会,这才辞别戒日王,携带几百部梵本和各种佛像,启程东归。路过呾叉始罗渡信度大河时,因遇风浪,失却梵本五十夹及诸异花种,停在乌铎迦汉荼城五十多天,遣人往乌仗那国抄写迦叶维耶部三藏。从此经过滥波等地,出迦毕试境,度雪山,经睹货罗故地,过波迷罗川,越葱岭到了于阗,以国王延留,未得即还。就派人随商侣入朝,表陈还国,日夜为于阗僧人讲《瑜伽》、《对法》、《俱舍》、《摄论》四部论,约停了七、八个月。等到使人回来,并奉敕迎令东归。于贞观十九年(645)正月到达长安。 玄奘去洛阳会见了唐太宗。太宗要求他据游历见闻,修西域传;并劝他还俗从政,玄奘力辞。因留他住长安弘福寺译经,由朝廷供给所需,并召集各地名僧二十余人相助,分任证义、缀文、正字、证梵等职,组织了规模完备的译场。玄奘于是年五月,创译《菩萨藏》等经,次年撰《大唐西域记》成。贞观二十二年(648)译完《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的大部之后,请太宗替新译诸经做了总序,即后世所传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这一年因太宗问功德利益,他建议度僧,太宗诏诸州寺各度五人,并于北阙造弘法院,供译经用。冬十月,东宫新建大慈恩寺告成,寺内也别造译经院,迎他入住。高宗永徽三年(652)春,他请就大慈恩寺造西域式石塔,安置带回经像,以运石工大,改用砖造。永徽四年(653)夏,印度大菩提寺智光、慧天来信问候他,次年他分别答书。永徽六年(655),尚药奉御吕才,诵玄奘所译《因明》、《理门》二论,自出新解,指议长短。后经玄奘和他亲自辩论,他才辞屈谢退。显庆元年(656)二月,玄奘为鹤林寺尼宝乘等五十余人授戒,又为德业寺尼众数百人授菩萨戒。玄奘西游求法的时候,路上备尝辛苦,六十岁前后,身体就有病痛,这一年复间冷疹重发颇剧。他恐怕病危,表请高宗重定佛道名位次第,及废僧尼依俗科罪。显庆三年(658),他迁居新建的西明寺,当时印度僧人阿地瞿多和那提相继来华,译事不专,他因而请求停译,未得允许。继而因大众请详译《大般若经》全部,以京师纷扰,恐难译了,表请赴玉华宫翻译。显庆四年(659)冬,他迁往玉华宫,次年初即开始译《大般若经》,至龙朔三年(663)冬完成,全经十六会,总六百卷。他于译完《大般若经》后,自觉体力衰竭,不再事翻译,专精行道。麟德元年(664)初,他在玉华宫染病,病中命门人嘉尚具录所译经论以及造像、写经、供养、施舍等项,宣读一过,他很觉自庆,到了二月五日中夜便圆寂了。
西游记中的唐僧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西游记》中唐僧事实上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在小说西游记中,作者把唐僧这一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性格进行了进一步地刻画,成为多少人为之学习的楷模。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 大徒弟尽管机智不凡,本领高强,但在连伤“良家三人性命”后,师父也不能顾及情面,而将他逐回老家;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且也从不懈怠自己。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唐僧,给我们的启示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唐僧是一个心慈面善吃斋念佛的僧人。虽然他并没有本领,但是极力想吃唐僧肉的妖魔鬼怪最终却自食其果,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因此,与其说唐僧是个师傅,倒不如说他是个地道的领导者。他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并在所到之处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的思想。至于唐僧虽然经历诸多磨难但总能化险为夷的原因,一则唐僧是金禅子转世,有佛祖如来和观世音菩萨的庇佑;二则唐僧能够领导好他的三个高徒,能让他们臣服于自己,告状搬来观世音菩萨或是念那紧箍咒,让徒弟们望而生畏。只要有人胆敢为非作歹或作奸犯科,必然要受严惩。
在书中唐僧是一个凡人的形象 有懦弱的一面 有怕死的一面 又是肉眼凡胎所以看到孙悟空大开杀戒的时候会严厉呵斥 是一个内心信仰坚定心怀善良的人。
《西游记》中唐僧事实上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西游记里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

  唐僧是一个心慈面善吃斋念佛的僧人,也是名著《西游记》中的主人公。他并没有本领,但是极力想吃唐僧肉的妖魔鬼怪最终却自食其果,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因此,与其说唐僧是个师傅,倒不如说他是个地道的领导者。他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并在所到之处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思想。至于唐僧虽然经历诸多磨难而总能化险为夷,一则唐僧是金禅子转世,有佛祖如来和观世音菩萨的庇佑;二则唐僧能够领导好他的三个高徒,能让他们臣服于自己,告状搬来观世音菩萨或是念那紧箍咒,让徒弟们望而生畏。只要有人胆敢为非作歹或作奸犯科,必然要受严惩。
  唐三藏在书中虽然是以取经为责任的师父,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个性懦弱,伪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为人虽然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
  其实唐僧的形象可以说与传说的白面书生不谋而合。虽然满怀理想主义,却手无缚鸡之力,当困难发生的时候,总是束手无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显现作者对当政者昏庸无能的暗讽。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圣僧,反而是凡夫俗子。
西游记里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

唐僧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中的玄奘大师是一位胸怀众生的得道高僧, 他的人生已经不能用“伟大”两个字来衡量,而是一种“信仰”,不问生死坚定不拔的信仰。

泪眼中,依稀能够看到玄奘大师徒步在大漠之上,穿越于桃花之间,胸怀普度众生的信念,背负着 辛酸、寂寞、不甘、坚忍!穿越无数艰难险阻,历经千百生死劫难,一步一步走向他所心心念念的天竺。

这一走,便是整整十七年……

人生有几个十七年?没有多少。 天竺真的有大乘佛法吗?没有也罢。 这一去,还能回来吗?舍生而取义者也。

人生是一条路,路上有九九八十一难,不必问过多理由,只要走下去,哪怕前方是一片黑暗,也胜过庸庸碌碌的人生千倍百倍。

他如一颗照亮世间的流星,用几乎一霎那的生命之光点亮了“大乘佛法”的长明灯。 十七年后,当玄奘大师忍受着疲劳与伤病再次迈入大唐的国土时,大漠的风沙转眼化成了满天飘洒的桃花,这位在路人眼中平凡而苍老的和尚,左手捻着指花右手拖着竹简,一步一个脚印,活出了属于自己的三千世界。

名著《西游记》中的唐僧,与真实的玄奘法师相比如同恒河之沙一般渺小, 和电视剧的大慈大悲不同,原著的中唐僧毛病很多,自私,狡猾,虚伪,假正经!

但在人群中最疯狂的,往往是最真实的人。

我可怜抛弃本性的孙悟空,我怀疑故作慈悲的沙和尚,我无感时真时假的唐三藏,却十分喜欢好色贪财的猪八戒,因为他真实。

《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和猪八戒比起来,总觉得少了一份“真实”, 他像一枝身处在温室中的花苞,佛祖为他铺好了通天大路,菩萨是他的指路明灯,齐天大圣在他前头披荆斩棘,他只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开放就算完成了任务。

他的人生完全是按照剧本写好的,他的贪嗔痴恨、他的爱恨情仇完全不被自己所掌握,甚至他的生命都在诸天神佛手中握着,这样一个“傀儡”怎能担的起“唐玄奘”的名号呢? 他肉眼凡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他三番五次欲将孙悟空赶走,屡犯嗔戒。

他六根未净,不告而拿了青牛精的金丝背心,犯了贪念不说,还中了青牛精的圈套。 他胆小软弱,每次看到他遇到妖魔鬼怪时高呼“悟空”的软蛋模样,都让我感到厌恶。 但在当我读完“女儿国”一章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人物”

女儿国国王让不通人事的唐僧第一次体会到了“情窦初开”的滋味, 他可以抗拒取经路上无数个企图和他结为连理的女妖怪,却无法抵抗女儿国国王这位纯洁少女的痴痴恋情。

可有时“绝情也是一种相守”,或许相忘于江湖比相濡以沫更加耐人寻味, 我永远无法忘记唐僧决心离开女儿国时,两人隔着窄窄的一道门槛,却像是隔绝了生生世世的画面。

坐在云端上的神佛面对人间的爱恨悲喜不动声色,只有我们这些“俗人”才会对没有结果的爱情嗟叹怅然, 我无法理解这个“打怪靠徒弟,保命靠神佛”的软柿子是抱着怎样的态度跨越情关的。

但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越是看似软弱的人他的心灵就越是强大。

取经队伍中只有唐僧一个人是肉体凡胎,即便他虚伪、软弱、无能,但他依旧坚持着走完了长达十万八千里的取经道路,他的身上有一种“属于凡人的伟大”。

也许吴承恩假意将唐僧的性格描写的胆小懦弱,实际上是想突出“信念可以战胜一切”的道理,纵观整本《西游记》只有唐僧才是真正的主角。
唐僧是个怎样的人
上一篇 2021年10月01 00:00
下一篇 2021年10月01 00:00

相关推荐

  • 周朝之后是哪个朝代,周朝后面分别是什么朝代

    你说的是西周吗?西周完了之后是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战国时期秦国击败了所有国家实现了大一统就又有了秦流水图是: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

    2021年10月01 9
  • 韩信是怎么死的,萧何是怎么死的?

    韩信是怎么死的死于哪一年韩信的死:萧何向吕后献计把韩信引入后宫,由御林军抓获。萧何又献计用麻袋捆住韩信于长乐宫悬锤之室,把竹竿削尖了,让宫女们乱枪把韩信扎死,死状是残忍至极、惨目忍睹。韩信,西汉开国功

    2021年10月01 3
  • 方世玉怎么死的,广东十虎每个人的结局

    方世玉是怎样死的?方世玉在火拼中被武当派击毙。方世玉是乾隆年间人,祖籍广东肇庆,父亲方德是丝绸商人,其为方德与第二个妻子苗翠花所生。其上有两个哥哥分别为方孝玉、方美玉,为方德与第一个早逝的妻子李氏所生

    2021年10月01 4
  • 孙思邈是哪个朝代的人,华佗与张仲景什么关系

    唐朝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是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他也是一位地位很高的道教人物。在很多道教宫观里都有"药王殿"。他医德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

    2021年10月01 23
  • 唐朝四大才子是谁,唐代江南四大才子

    唐朝四大才子是谁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

    2021年10月01 10
  • 卡卡西怎么死的,带卡卡卡西十三岁死了

    谁知道卡卡西是怎么死的?卡卡西死于于佩恩一战。鸣人回到木叶后,因变成仙人模式可以感觉到大家的查克拉,但没有感觉到卡卡西的查克拉。后鸣人成功感化佩恩的本体——长门,长门运用外道·轮回天生之术使全木叶村所

    2021年10月01 5
  • 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羊头炉子是哪个朝代的

    “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答案:商朝晚期。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

    2021年10月01 4
  • 梁武帝是哪个朝代,梁武帝问达摩原文

    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萧衍生于464年,出身兰陵萧氏,是萧何的二十五世孙。他是史上著名的前明而后昏、晚节不保的君主。他在位的四十八年,是整个南朝数百年历史里,持续时间最长、经济文化最繁

    2021年10月01 8
  • 杨过怎么死的,杨过在倚天是什么水平

    历史上,杨过是怎么死的呢?原著里,杨康欧阳锋设计害死江南四怪,仅留下了瞎眼的柯镇恶不明事理陷害东邪黄药师。其中南希仁中的是西毒的蛇毒,被咬中舌头说不出话。坚持了几日,直到郭靖黄蓉登上桃花岛,临死之迹神

    2021年10月01 3
  • 慈禧怎么死的,光绪为什么不除掉慈禧

    慈禧太后到底是怎么死的?慈禧太后生前风光无限,她二十多岁就掌控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在此后的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慈禧太后一手遮天,成为了清王朝名副其实的女皇帝,她曾经操控过三位皇帝,第一位就是她的儿子同治

    2021年10月01 14
  •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白居易是唐朝那个时期的诗人

    唐代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2021年10月01 18
  •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王安石的代诗人是谁

      北宋。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北宋丞相、新党领袖。王安石出身于江西樟树,生活在地方官家庭,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而且他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各地,更增加了社会阅历

    2021年10月01 2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