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是哪些地方,河南为什么称中原大地

古人说的中原大地指什么?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在中华文明肇始时期,因“天下之中”和“河洛”的地域称呼


古人说的中原大地指什么?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在中华文明肇始时期,因“天下之中”和“河洛”的地域称呼专指洛阳一带,这里因夏商周三代奠基,河洛文化的繁盛而成为中原地区的心脏地带。先秦时期已有雒邑(今洛阳)为天下中心的说法。随着华夏族向周围迁移,其活动范围扩大,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概念延伸至华夏各诸侯国,与秦、吴等边远地区相对应。秦代开始,中原一词的含义进一步拓展,可以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大片地区,包括今河南、陕西关中一带、山西和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中原地区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玄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国等先后有20多个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中国有历史记载或考古证据表明较长时间的主要政权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区占据四个,分别是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此外还有商丘、南阳、濮阳、许昌、登封、夏邑、偃师、虞城、淮阳、新郑等古都。

原意
中原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如《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吉日》:“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诗经·小雅·吉日》曰:“瞻彼中原,其祁孔有”。这些是“中原”一词最早的出处,但并未形成完整而统一的地域概念,含有“原野”、“原中”的意思。
定型
《文选·谢灵运》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 李善注:“中原,谓洛阳也。”
《宋史·李纲传》:“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中原一词的含义进一步拓展,可以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大片地区。
宋代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作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就蕴含了南宋人对中原念念不忘的情结,可以与六朝人相比。
明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寓宪副》:“公闻国变,眦裂发怒,竭蹶中原,以需生聚,归节金陵。”之“中原”即指黄河中下游流域。
中华书局影印1936年版的《辞海》释“中原”一词云:“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
商务印书馆2009年出版的辞源(全两册)纪念版:“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是河南省。

地理范围
中原北、西、南三面有太行、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别诸山环抱,中部和东部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的主流以及长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此地。中原自古为咽喉要地,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
古人说的中原大地指什么?

中原大地 指现在的哪里呢?

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

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扩展资料: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中原文化是以中原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约六千年至公元前约三千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特点是多元的,而中原首先形成并成为全国性的中心。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在古代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

根据中原文化内容的特色,大体可以概括为河洛文化、汉字文化、姓氏文化、根亲文化、三商文化、礼仪文化、中医文化、诗词文化、武术文化、戏曲文化、史前文化、神龙文化、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

英雄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医学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18种文化。总之,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是一种典型的“圣”文化、“福”文化、“魂”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

中原大地 指现在的哪里呢?

中原大地包括哪几个省

广义上讲中原指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历史上中原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河北省和山西省南部,陕西省及山东省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有学者认为,中原最初是指山西南部,因为史书记载: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都在山西南部。

中原在中国古语和汉语的史料和典籍中有以下含义:一是平原、原野。《诗·小雅·吉日》:“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相对于边疆地区的对应区域的称呼即中土、中州。 狭义上,指河南一带。先秦时期已有雒邑(今洛阳)、陶(今山东定陶县)为天下中心的说法;随着华夏族向周围迁移,其活动范围扩大,古代豫州被视为天下中心。《明实录·永乐十四年》:“伏维北京,南俯中原。” 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大片地区,或指黄河流域。《宋史·李纲传》:“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之“中原”即指黄河中下游流域,诸葛亮《出师表》:“当奖率三千,北定中原”之“中原”即指黄河流域。 古人常将“中国”、“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一般认为,古代中原系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夏族部落集中分布的区域,中心是古豫州。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华夏文化或周文化的扩展而有所漫延。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较先进的华夏族自视文明,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一些夏、商时期尚属夷蛮狄的周边地区,随着华夏文化的传播,成康之世的分封,也纳入中原文化区。实际上两周时期的中原地区除了今河南省外,主要还包括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编辑]现代含义“中原”一词,现代一般使用中原地区称谓。常指“河南省”或者“黄河中下游地区”。

中原大地包括哪几个省

中原地区属于哪些地方?

郑州历史上的名称有:荥州、管州、荥阳郡、管城、故市、管城县、郑县。

1、隋文帝将北周时的荥州改名为郑州,从此,郑州一名开始用于今郑州地区。

2、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郑州改称管州。

3、隋大业二年(606年),管州又复称郑州。

4、唐改郑州为荥阳郡。至758年,又取消荥阳郡名称,仍称郑州。

5、金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复名管城县。

郑州在3600年前,成为中国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发源地。全市各类文物古迹达100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包括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黄帝故里、商城遗址等历史名胜。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国家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 ,为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拥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

扩展资料:

郑州方言

郑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是居住在市区的大多数人中通行的地方话。郑州市区方言内部略有差异,大致可分为新老两派。老派分尖团,口语中儿化音、u化音较多,新派不分尖团,儿化音向北京音靠拢,u化音明显减少。老派主要分布在管城区,即原城关所在地,新派主要分布在金水、中原、二七等区。

参考资料来源:

中原地区属于哪些地方?

中原包括哪些地方

从历史和古籍上来看,广义的中原地区专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当代中原的含义较之古代有所缩小,特指河南大部及毗邻地区。

黄河中游地区:山西大部、陕西中北部、河南中西部

黄河下游地区:河南东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

历史上的中原地区界限范围:

北界晋北、陕北、冀北一带,

南至秦岭-伏牛山、皖北、苏北一带,

东到鲁西,

西至陇东,天水一带

其核心是以晋、陕、豫三省为中心的,这一被考古和历史文献所证明。

中原地区古都荟萃,尤以长安、洛阳、开封为盛,明缪希雍《葬经翼》曾提到:关中长安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首也。河南洛阳者,天地之中,中原之粹也。

历史古籍上对于中原的界定范围:

北界————————太原(中原北门)、张家口野狐岭、北京以南的河北地区

金《过晋阳故城书事》:“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晋阳即今太原)

《明实录·永乐十四年》:“伏维北京,南俯中原。”

元《岭北行》:“中原南北限西岭,野狐高出大庚顶”(西岭指大马群山,野狐即张北境内野狐岭)。

南界————————秦岭-伏牛山

《出师表》:“北定中原,还于旧都。”(蜀国位于秦岭之南)

东界————————淮安

《登楚州城》:”此去中原三里许,一条玉带界天横。“(楚州,今江苏淮安)

西界————————甘肃陇南、天水,宁夏固原、陕西榆林

《三国演义》:“蜀兵已到祁山,入寇中原,卿安忍坐视乎?“(祁山位于陇南、天水一带,兵临祁山即意味着入寇中原)

明《名山藏》:“陕西三鎭,中原门户也。”(明三镇为今陕西榆林、宁夏固原等三边镇)

中原包括哪些地方

也属中原大地,郑州在古代是什么地方?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中原地区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玄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隋朝。

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国等先后有20多个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

中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

中国有历史记载或考古证据表明较长时间的主要政权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区占据四个,分别是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此外还有商丘、南阳、濮阳、许昌、登封、夏邑、偃师、虞城、淮阳、新郑等古都。

扩展资料:

主要名人:

古代:

政治家:燧人氏、葛天氏、黄帝、嫘祖、颛顼、帝喾、嫫母、舜、商汤、姜子牙、比干、伊尹、宋微子、宋襄公、郑庄公、梁惠王、宋文公、孔父嘉、叔梁纥、春申君、信陵君、子产、百里奚、孙叔敖、商鞅、范雎、息夫人、许穆夫人、李斯、陈胜,

吴广、张良、陈平、晁错、刘武、刘秀、刘协、袁绍、司马昭、冉闵、谢安、司马光、长孙无忌、上官婉儿、姚崇、唐玄宗、赵匡胤、赵构、高拱、孙固、杜密、侯霸、卓茂、甘罗、管仲、鲍叔牙、吕蒙正、刘福通、朱元璋

军事家:岳飞、风后、吴起、庞涓、灌婴、诸葛亮、司马懿、乔玄、司马昭、谢玄、石守信、岳云、荀攸、荀彧、徐庶、黄忠、魏延、陈元光、陈王廷、张良、吕蒙、常遇春、年羹尧

思想、文学家: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列子、惠子、韩非子、鬼谷子、申不害、陈抟、苏秦、郭嘉、吕不韦、范缜、玄奘、程颐、程颢、贾谊、江淹、阮籍、蔡邕、蔡文姬。

阮瑀、潘安、谢灵运、干宝、钟嵘、范晔、杜甫、白居易、元稹、李商隐、李贺、刘禹锡、韩愈、岑参、崔颢、祖咏、范仲淹、司马光、侯方域、丌官氏、贺铸、晁补之、王守仁

参考资料来源:

也属中原大地,郑州在古代是什么地方?

中原包括那些地区

其核心是以秦、晋、豫三省的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黄河中游地区。

历史古籍上对于中原的界定范围:
北界——北京、榆林、太原、张家口
《明实录·永乐十四年》:“伏维北京,南俯中原。”
明《名山藏》:“陕西三鎭,中原门户也。”(明三镇为今陕西榆林、固原等三边镇)
金《过晋阳故城书事》:“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晋阳即今太原)
元《岭北行》:“中原南北限西岭,野狐高出大庚顶”(西岭指大马群山,野狐即张北境内野狐岭)。
南界——秦岭
《出师表》:“北定中原,还于旧都。”(蜀国位于秦岭之南)
东界——淮安
《登楚州城》:”此去中原三里许,一条玉带界天横。“(楚州,今江苏淮安)
西界——陇南、天水、固原
《三国演义》:“蜀兵已到祁山,前军临渭水之西……入寇中原,卿安忍坐视乎?“(祁山位于陇南、天水一带,兵临祁山,入寇中原)
明《名山藏》:“陕西三鎭,中原门户也。”(明三镇为今陕西榆林、固原等三边镇)
中原包括那些地区

中原是指哪几个省?

中原指的是长城以南,河西走廊以东的地方
中原是指哪几个省?

古代中原地区是指现在的哪些地方

  中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原”是指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周围的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东部及山东省西部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狭义的“中原”专指河南。通常所说的“中原”是指狭义的“中原”,即代指河南。因为河南不仅是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而且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
  五帝时代是中原文明因素起源到中原文明社会形成的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仰韶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时期。
  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因素起源、积累,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发展水平相同,处于并行发展的时期。此时,中原占有地理上的中心地位,尚未取得政治和文化上的中心地位。 龙山文化时期,初级文明逐渐形成,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中原文明中心地位开始明朗。
  从仰韶文化经龙山文化发展到二里头文化,中原地区的文明因素在这一时段有一种疾速增长的趋势,这与周边地区的同期文化形成明显的反差。曾经辉煌一时的马家浜--良渚文化,到马桥文化时已经是强驽之末。山东的大汶口文化经龙山文化,到岳石文化时也给人以衰落之感。 仰韶文化时期,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和江汉地区的屈家岭文化等,都曾扩展到中原的豫东和豫南。进入龙山文化时期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河南商丘、周口、许昌、郑州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或退回山东,或融合于当地,完全被河南龙山文化所取代。豫西南的屈家岭和石家河文化也遭到同样的命运。这种现象所反映的正是中原文化强势扩张的历史真实。中原文化在不断汲取周边文明因素的基础上,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已经走在其它文化的前面,并以夏王朝的建立为标志,确立了中华文明王中王的地位。
  以文明要素为例,可以做为一个新时代标志的青铜冶炼术,在龙山时代逐渐普及。中原地区发现多处青铜冶炼遗存,登封王城岗出土的青铜规残片,陶寺遗址(山西襄汾县东北部)的铜铃等,代表着当时青铜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随后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大量青铜兵器、礼器的出土,显示了中原文明的风采。
  中原仰韶文化时期仅发现一座郑州西山古城。而龙山时代的古城仅河南一地,已发现了安阳后岗、淮阳平粮台、登封王城岗、郾城郝家台、辉县孟庄、新密古城寨等6处。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同时代城址的发现。龙山时代大批城堡出现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剧变,是战争、掠夺、权贵、财富集中。一个邦国林立的初级文明社会在中原大地已经出现。
  从新郑县裴李岗(早期新石器文化)的龟甲刻符,仰韶(渑池县)文化的刻划符号,到山西陶寺、河南王城岗、陕西长安花楼子的陶文与骨刻文字,它们和后世的甲骨文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二里头遗址陶文的文字功能更是无可置疑的。
  1975年,山西夏县东下冯村发现了年代相当于夏朝的城堡遗址,城堡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有居住遗址、人工沟、陶窑、水井、窖穴、墓葬等,并且出土了大量石器、骨器和陶器,同时还有一些铜器。类似东下冯城堡的建筑遗迹,在北起临汾、南至黄河、东出翼城、西抵河津的山西南部,竟有35处之多。这些发现,与《禹贡》记载的冀州、太原以及周人所说的“大夏”、“夏墟”正相契合。
  根据古文献的记载,夏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包括晋南的汾、浍、涑水流域,豫西的伊、洛、颖水流域,乃至关中平原。近年来,襄汾陶寺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有助于早期夏文化的确认和突破。陶寺文化遗存百余处,包括了城址、居住遗址、墓葬以及成套的礼器乐器、青铜器。陶寺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出土了一批壶、瓶、盆、盘、豆等彩绘陶器,其中的彩绘蟠龙陶盘,被认为是集合中原诸部落图腾而成的华夏中心区域的徽标;二是出土成批的彩绘木器,有案、几、俎、匣、盘、斗、豆、鼓等多种器物,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一些社会状况;三是出土一批农具,几座水井,说明当时人已经掌握了打井技术,居住处所从此可以不受水源限制,活动范围更加扩大;四是遗存物中铜器与文字的发现。墓中出土一件含铜量近98%的铜铃形器,证明当时人已经掌握了冶金技术。居住址中出土的一件陶制扁壶,陶器的壁上有毛笔朱书文字,结构与甲骨文同形字十分相似,这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中国最早的毛笔朱书文字;五是在陶寺千余处墓葬中,反映出明显的等级或阶级的差别,五座级别最高的大墓中,出土了鼋鼓、特磬类的礼乐器,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同类乐器珍品。陶寺文化向世界表明,此时中原大地的礼乐制度、阶级差别、国家形态已经萌生或正在形成,标志着山西晋南地区放射出华夏文明时代到来的灿烂光芒。
  现在我们说的中原,一般指河南省。其实中原指河南也有一个简单的道理: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河南也是自三皇五帝到北宋中国长期的政治文化中心所在地。所以,这个中原就是以河南为代表的广大中部地区了。
  编辑本段中原的地理位置及风水
  在中国,中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中原大概指现在的河南省,古时又称中州,有九州之中的意思;广义的中原指华北大平原,也就是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而成的大平原,河南在这里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原大地背依我国的中央山脉——天山-昆仑山-秦岭,只有这一条最长最雄伟的大山系才能造就中国最大的两条大河:黄河和长江,它们在中原大地两边流淌,在中原大地前面的大海汇合。中原大地拥有如此磅礴的“山环水抱”,可称是中国最大的风水宝地。
  风水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理想的风水宝地是,背依绵延的群山,这山是龙脉,也就是“玄武”;面临开阔的平原,称“明堂”,明堂前还有像屏风一样的“暗山”、“朝山”,这就是“朱雀”,河水蜿蜒曲折在前面环绕流过,两侧有重重山脉遮掩拱卫,这两侧的山就是“青龙”、“白虎”。
  中原大地完全符合好风水“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描述:洛阳、郑州位于龙尾位置的吉祥地,“左青龙”是太行山,“右白虎”是大别山,泰山如同吉祥地前方的暗山,远方的朝鲜半岛与中原隔海相望,恰好与“朝山”的位置对应起来;在“吉祥地”的身后,龙脉就是中国最大、最宏伟的山脉:秦岭和昆仑山。
  编辑本段中原地区概念的形成
  中原地区的概念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原”一词由过去没有特殊意义的原野之意,转向了专指黄河中下游的一段地区。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出现这一转变的呢?根据现存的史料分析,大概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两汉时期的发展,到六朝时期中原一词已经成为一个专有的地区名词。因为从相关的史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原一词在这一时间开始,有时指原野,有时指中原地区,而到后期已经是专指中原地区了。
  我们先来看先秦古籍中非地域概念的“中原”词语。《诗经·小雅·吉日》曰:“瞻彼中原,其祁孔有。”这里的“中原”是指“原中”,作者在这里描述原野之中野兽的数量之多。《诗经·小雅·小宛》曰:“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是描写民众在原野中采摘豆子。春秋时期,中原一词仍有原野之意,越王句践在会稽之围解除后,向百姓谢罪时说:“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国语·越语上》)这里是说因战争使百姓死后尸骨暴露在原野。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以后,越国逐渐强大起来,在与吴国作战时,面对吴军一日五次挑战,越王准备答应时,范蠡进谏曰:“夫谋之廊庙,失之中原,其可乎?王姑勿许也。”这里的中原仍然有野外之意。战国末年的儒家代表人物荀况在《荀子·王制》中有“兵革器械者,彼将日日暴露毁折之中原,我今将修饰之,拊循之,掩盖之於府库”之语。这里虽然是教统治者如何治国,但观作者之意“中原”在这里显然是原野之意。
  也就是在春秋时期,中原一词开始有中原地区的意思出现。《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流亡到了楚国,受到楚成王的厚待,当问及如何报答楚国时,重耳回答:“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这里的中原就有地区的含义在内。《国语·晋语三》记载,在是否纳晋君问题上,有人主张杀之,公孙枝曰:“不可。耻大国之士于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子思报父之仇,臣思报君之雠。虽微秦国,天下孰弗患?”这里的中原有中原诸侯国之意。公元482年,吴王夫差与晋、鲁、周在黄池盟会后,吴王取得了诸侯国的霸主地位,吴王令“王孙苟告劳于周”,其中有一句话说“昔者楚人为不道,不承共王事。以远我一二兄弟之国。吾先君阖庐不贳不忍,被甲带剑,挺铍搢铎,以与楚昭王毒逐于中原柏举。天舍其衷,楚师败绩,王去其国,遂至于郢”。追述先人事迹中所提到的中原,是地理意义上的概念。
  大约到汉代,“中原”一词较多指中原地区。汉景帝时期所发生的七国之乱,主父偃评价说:“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是因为“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这里的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徐乐在上书汉武帝时曾经对“瓦解”作解释时提到中原,“何谓瓦解?吴、楚、齐、赵之兵是也。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竟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汉书·徐乐传》)这里是说吴楚诸王在中原被擒。
  当然汉代及其以后,“中原”一词指原野者史书中也仍然存在,如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时曾说:为了传土于子孙,名扬后世,“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武帝在进攻南越之前,淮南王刘安上书谏曰:“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晁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汉书·严助传》)新莽末年,王莽命令廉丹进攻山东的赤眉军,廉丹征求冯衍的意见时,冯衍要他静观时变,并劝说:“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后汉书·冯衍传》)在《后汉书·马融传》、《后汉书·皇甫规传》等卷中所提到的中原还保留着原始的意义。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里中原就是指中原地区。到了晋朝特别是东晋时期,中原地区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开始为人们广泛接受。据不完全统计,《晋书》中就有55卷涉及“中原”一词,出现了92次,而以东晋时期出现的频率最高,且大多与晋朝君臣光复中原的志向有关,如“中原沦没”、“中原乱离”、“中原覆没”、“死亡漫于中原”、“中原丧乱”、“中原大乱”、“克复中原”、“中原向化”、“中原无所请命”等,这些词语既透露出东晋人的中原情结,也反映了东晋时期中原已经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理单元。是后,偏居江南地区的宋、齐、梁、陈等王朝都沿用了东晋以来关于中原的地理概念,其中自然包括着浓厚的中原情结。
  即使当时从北方大漠地区兴起的北魏王朝,也仍然继承了关于中原地区的理念,将黄河中游地区称为中原,这在《魏书》中频频见诸记载,《魏书·太祖平文帝纪》记载,当平文帝闻听刘曜杀晋愍帝,对属下说:“今中原无主,天其资我乎?”道武帝广泛吸纳汉人进入统治群体,史称“帝初拓中原,留心慰纳,诸士大夫诣军门者,无少长,皆引入赐见,存问周悉,人得自尽,苟有微能,咸蒙叙用”。(《魏书·太祖道武帝纪》)孝文帝太和七年十二月下诏禁止同姓为婚,他在总结以前诸帝之所以没有禁止这一现象时说:“皇运初基,中原未混,拨乱经纶,日不暇给,古风遗朴,未遑厘改,后遂因循,迄兹莫变。”太和八年六月在班行俸禄制时,他总结当时北魏社会的状况是“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厘改”。(《魏书·高祖纪上》)孝明帝在孝昌二年十一月闰月下诏云:“顷旧京沦覆,中原丧乱,宗室子女,属籍在七庙之内,为杂户滥门所拘辱者,悉听离绝。”(《魏书·肃宗纪》)这几条材料说明北魏统治者对中原作为一个地区的认识是非常清楚的。在《魏书》的传中多次出现“中原崩否”、“中原丧乱”、“仍乱中原”、“中原荡然”、“中原作战斗之场”、“中原无主”和“平中原”、“定中原”、“征中原”、“中原既平”、“中原稍定”、“光宅中原”、“移宅中原”、“光化中原”、“经营中原”、“中原始平”、“跨据中原”、“中原兆建”以及“中原冠带”等说法,均已证明北魏人的心目中,中原已经是一个地区。在《周书》、《北齐书》中也都把中原作为一个地区看待。
  上述论证表明从东晋南北朝以来,中原地区已经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概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后来的每一个朝代都沿用了中原地区的地理范畴。如宋代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作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就蕴含了南宋人对中原念念不忘的情结,可以与六朝人相比。中华书局影印1936年版的《辞海》释“中原”一词云:“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P84)可能就是根据上述历史事实而得出的。《辞源》解释“中原”云:“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综合上文所论,我们认为,中原地区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它的提出和最终被人们认可和接受,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大约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中原地区作为地理意义上的概念,但是并没有被人们所接受。经过两汉时期的发展,中原一词仍然是原野和地理概念并存。到了六朝时期,由于西晋王朝覆亡,黄河流域被少数民族占领,大批居民南迁,这些离乡背井的人虽然漂泊在异乡,但仍然时时刻刻不忘故土,因而过去不被人们提起或看重的“中原”开始作为一个地区频频出现在人们的口头上。
古代中原地区是指现在的哪些地方
上一篇 2021年11月13 17:10
下一篇 2021年10月01 00:00

相关推荐

  • 阴道很干怎么回事,下面流血丝是咋回事

    阴道干怎么回事阴道干涩会由很多原因引起,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或是压力越来越大,等等,如果下面很干还继续性爱,不仅会疼,可能会磨破皮,甚至引起感染。前戏多做,可以适当用些润滑液,阴道的皮肤很娇嫩,而且连

    2021年10月01 7
  • 炫舞哪个翅膀飞行好看,炫舞经典翅膀

    相恋云边真的喊打很碍眼、我都后悔买了、你买“黑绒白天鹅”吧、这个翅膀飞起来和非卖大翅膀效果一样的、很多人都喜欢这个飞行效果~~~~~~若还有不懂请追问、满意请五星采纳一下、谢谢、祝你游戏愉快、[七夜、

    2021年10月01 19
  • 金立s10如何截图

    金立手机如何截屏金立手机截屏方法:你可以在通知中心,点击“截屏”;也可以同时按住“电源键”和“音量减”进行截屏(版本:状态栏/通知中心v5.1.1及后续版本)。金立手机怎么截屏同时按减小音量键和关机键

    2021年10月01 13
  •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什么族的节日是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火把节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

    2021年10月01 8
  • 柴犬能长多大,柴犬三个月样貌

    您好!柴犬是属于中型犬类,它们一般在一年半左右才会定型,所以相对的体型就会比泰迪、柯基大一些,而又因为它的血统本身就是猎犬,所以它成型后有着强壮的肌肉。它的毛不是很长,但是非常的厚实,外表摸着可能不会

    2021年11月14 294
  • 头孢吃了多久可以喝酒,头孢24小时后可以喝酒吗

    引言:其实喝酒也是有注意事项的,除了要减少自己的饮酒量以外,如果在服用头孢类药物的时候也是不能喝酒的。就有一对小情侣,竟然选择采用头孢和酒一块服用的方式来进行殉情,也是让人觉得很是诧异。那么在吃了头孢

    2021年11月13 246
  • 如何让记忆力提高,人怎么样提高记忆力

    如何让记忆力提升?提高记忆力的十种方法有足够的睡眠、运动、智力锻炼、听音乐、静坐冥想、玩游戏、打破常规、列清单、学习一种语言、读一本新书等等。1、足够的睡眠晚上睡不着可能导致记忆问题,特别是如果是慢性

    2021年10月01 12
  • 寻衅滋事罪最少判多久,寻衅滋事刑拘后一定会判刑吗

    构成寻衅滋事罪的,可以判处三个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这只是比较轻的寻衅滋事,如果比较严重的话,是要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至于判刑多久,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法院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寻衅滋事次数

    2021年10月01 14
  • r9splus充电要多久

    1.5小时就可以充满。OPPO为oppor9splus配的原装充电头是OPPOAK779JH,它能输出5V*4A,也就是最大20W的VOOC闪充充电功率。在这项测试中,我们从剩余电量0%插上充电器开始

    2021年11月13 271
  • 怎样知道自己的结石排出了,判断结石是否排出

    怎样知道肾结石已排出?可以通过药物,配合多饮水、运动排出去,对一些比较大的结石,可以做体外冲击波碎石,把大的结石给碎成小的,再通过这种输尿管和膀胱排出去。或者配合排石药物食用,同时多喝水。棑石饮ye促

    2021年10月01 7
  • 白色衣服黄了怎样洗白,白色衣服发黄了怎样才能洗白

    白衣服发黄怎么洗白最快方法准备材料/工具:发黄的白色衣物,84消毒液,清水,白醋,脸盆。1、首先,盆内接入清水,并倒入84消毒液,搅匀。2、倒入10毫升白醋,搅匀。3、把白衣服放进去浸泡半小时。4、衣

    2021年10月01 5
  • 怎样通便,怎么可以快速的通便

    怎样才能通便?每天早上去厕所蹲一蹲,酝酿酝酿,久而久之会形成早晨排便的好习惯。简易通便:麻油拌菠菜润肠又通便:菠菜200克,置沸水中烫约4分钟后捞出,用麻油调拌,早晚各食1次。有利五脏下气调中,有润肠

    2021年10月01 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