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於的名人有哪些,中国姓于的名人有哪些

历史上姓"于"的名人有哪些?[于氏属地]东海郡,今山东郯城。  [于氏来历]于姓来源有三支:①周武王封第三个儿子叔于邘国(今河南泌阳县西北邘台镇),后代子孙以国为姓,称为邘氏。后因“邘”、“于”同音通


历史上姓"于"的名人有哪些?

[于氏属地]
东海郡,今山东郯城。
  [于氏来历]
于姓来源有三支:①周武王封第三个儿子叔于邘国(今河南泌阳县西北邘台镇),后代子孙以国为姓,称为邘氏。后因“邘”、“于”同音通用,就去邑旁为“于”,即于氏。②两晋十六国时,上述一支的于姓后代有部分人随拓跋迁居代州,改姓为勿忸于氏,至北魏孝文帝时,又恢复于姓。③唐时,复姓淳于氏为了避唐高宗永淳年号之讳而改姓于。
  [于氏名望]
于姓人口众多且分布广泛,是我国当代第二十八大姓。历史上的于姓人才济济,涌现出不少名人。例如,西汉有丞相于定国,东汉有名将于禁,北周有大臣于谨,唐代有大臣于颀、于休烈、于志宁、于琮,诗人于钦,元朝有兵部侍郎于钦,明朝有兵部尚书于谦,清代有名臣于敏中、于成龙等。其中以于谦最广为人知,他在国家危急关头,能打败敌人,保卫国家,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可惜后来却被误信谗言的明英宗杀害。
历史上姓

姓于的历史上的名人有谁

有啊。

于姓源自姬姓。相传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第三子叔到这个地方。叔就成为后世于姓的始祖。他的子孙以封邑为姓,后来又渐渐把“”简化成“于”。
于姓发祥于河南泌阳西北的台镇,后来有一支迁移到东海郡,即现在的山东郯城,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两晋十六国时期,此地的于姓人有一部分跟随拓跋部北迁,遵从鲜卑族的习俗改为忸于氏,又称万丑于氏。北魏孝文帝改革,强迫所有鲜卑人改称汉姓,于是他们又换回自己原来的于姓。这支于姓主要显贵于河南洛阳,便以洛阳(古名“河南”)为其郡望。
汉族于姓的第三支主要来自于复姓淳于氏的族人改姓。淳于氏人为炎帝子孙,发展到唐朝时,因要避唐宪宗李纯的讳,只好省略了“淳”字改为单姓于氏。淳于氏主要繁盛于河内,因此这支于姓也以河内为其郡望。
一、于姓名人录
于姓历史上有很多名人。西汉时东海郯县人于定国率先成名。他曾为狱吏,善于断案,对人犯大多从轻处理,给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时称“宽手”。三国时山东人于禁是曹魏将领,是“水淹七军”的当事者。北魏时河南于氏显贵,出了诸如殿中尚书于洛拔、征北将军于劲等。隋唐时,于姓名人有隋行军总管于仲文、唐工部尚书于颀,皆位列上卿。明代于姓出了一位民族英雄于谦,他在瓦剌兵临城下之时勇挑重担,随机应变,解了北京之围。清代的于姓名人以直隶总督于成龙为代表,他不仅精于吏治,还以清廉著称,有“清官”之誉。当代的于姓名流也很多,如著名学者于光远、文字学家于省吾等。
二、于姓名人
1。一生光明磊落的于谦
于谦(公元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中期著名的政治家。于谦少时聪敏,尤其仰慕文天祥,常以国士自许,“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21岁时便作《石灰吟》以明心志,其中的名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就是他一生光明磊落的写照。于谦23岁时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他为官清廉又很有才干,32岁升为侍郎,任山西、河南两省巡抚9年,回京时却身无长物。别人劝他多带些金银特产,他却笑举两袖说:“我只有清风而已。”还赋诗道: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便是成语“两袖清风”的由来。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英宗亲征瓦剌,在土木堡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虏。消息传到北京,一时引起恐慌,众人都束手无策。在这关系国家存亡的时刻,于谦挺身而出,力主抗战保卫京城,并且当机立断拥立景帝,粉碎了瓦剌妄图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阴谋。于谦面对强敌时指挥若定,与敌人激战五昼夜后,终于迫使瓦剌退回塞外,使明廷转危为安。于谦保卫京城居功至伟,却一再谢绝封赏。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被释放回京的英宗发动政变囚杀了于谦,但于谦的英名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2。“天下第一清官”于成龙
于成龙(公元1617~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今山西离石)人,清代名臣。于成龙出身乡绅之家,受到过良好的儒家教育,崇祯十二年考中贡生。清兵入关后,民生凋敝,天下思定,于成龙从罗城县令做起,恪尽职守。他用心察访民间疾苦,发展当地的农业生产,并且兴建学校。没过几年,这里便臻于大治。随后他又做过多任的地方官,所到之处老百姓无不心悦诚服,65岁时累官至江南江西总督,却依然保持本色,因此被康熙帝赞誉为“天下第一清官”。
姓于的历史上的名人有谁

历史上姓于的名人

于 公:汉代东海郯(今山东省炎城北)人,曾官廷尉,为县狱吏。执法公允,凡犯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他所洗雪的“东海孝妇”一案,以善于决狱而成名,更是千古美谈。并且为我国民间代代相传的因果报应的道德规范,留下了为善为恶“万应不爽”的典型。
于 吉:一作干吉,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人,东汉时方士,据称在曲阳泉水上得神书《太平清领书》(实为自著),多巫觋杂语。后至南方以符水为人疗病,人多事之,遂为吴·孙策所杀,著有《太平清领书》传世。
于 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省泰安南)人,三国时魏国名将,因征战有功,封益寿亭侯,后被水淹七军,为关羽所掳,释放后,羞愧而死。
于栗磾: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黑槊将军,世间少有的猛将。请看魏书《魏书.于栗磾传》
于 烈:北魏忠臣的楷模。深受拓跋宏等四代北魏皇帝的器重。
于 昕:北朝怀朔、武川镇将。在北魏击破柔然的过程中,立有大功。
于 濆:唐代晚期诗人,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具有显著现实主义创作特色,艺术上虽不够锤炼,但质朴无华,明快直切。《全唐诗》收其诗四十五首。
于 谦:字廷益(1398-1457),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明朝大臣,成祖年间进士,曾历任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期间,平反冤案,赈济灾荒,颇得民心。英宗时,宦官王振专权,朝廷腐败。蒙古瓦剌贵族也先率军来犯,明军出兵阻击,全军覆没,英宗被俘,举国上下为之震动。一些朝臣主张南逃避敌,于谦力排众义,誓死保卫京师,并拥成王为帝(景帝)。后瓦剌军破紫荆关直逼京师,他亲自督战,击毙也先,大败瓦剌军。后官加少保,总督军务。英宗被释放后,于景泰八年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于谦被捕下狱,以“意欲谋逆”罪被叛处死刑,史称“行路嗟叹,天下冤之”。宪宗成化时,于谦被复官并赐祭,葬于西湖三台山麓。有《于忠肃集》。
于 准:清代山西省永宁(今属交口)人,清官于成龙的孙子,官至江苏、贵州巡抚。辑有《于清端公政书》等,于成龙的许多事迹都是他给整理的。
于 振:清代江苏金坛人。字鹤泉,号秋田。生卒年不详。清雍正元年(1723年)状元。此科为庆祝雍正帝登极大典特设恩科。雍正帝以于振为其登极首科状元,恩赐有加。除依例授职翰林院修撰外,还让他以修撰衔入值南书房。雍正二年,出任河南乡试主考官。雍正三年,赐居澄怀园。雍正五年,出任湖广学政。后因事遭贬,降为行人司司副。
于定国:字曼倩,系于公之子,西汉东海郯县人,汉初丞相,少学法于父,后为狱吏,宣帝时,任廷尉,决疑平法,后为丞相,被封为西平侯。
于志宁:唐代官吏。字仲谧(558-665),京兆高陵(今属陕西省)人,贞观中为太子右庶子,高宗时拜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燕国公,以华州刺史致仕。
于休烈:唐代洛阳人,开元初举进士,累官至积贤殿学士。性恭俭仁爱,礼贤下士。本性真诚朴实,机警聪明。肃宗即位当了皇帝,于休烈从中都赶到京城被任命为给事中,后来又改任为太常少卿兼知礼仪使。中原遭到战乱破坏,文物书籍损失严重,于休烈将自己收藏的《五代论》献给国家,肃宗皇帝很满意,任命他为工部侍郎。于休烈在朝中任职三十多年,担任过许多重要显赫的官职,但家中却没有什么积蓄。一直保持正直俭朴,温文尔雅,从来也不将喜怒显示在脸上,他礼贤下士,鼓励提拔年轻人。虽然他官位高责任大,但工作勤奋,不知疲倦。他非常爱好读书,手中整天都拿着书本。
于慎行: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隆庆进士。万历初历翰林院修撰,充日讲官。因劾张居正夺情,引疾归。后起官,历侍讲学士、礼部左右侍郎,累迁至礼部尚书。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起掌詹事府,后二年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寻病卒。在史馆以读书为事,明习典制,贯通百家,与冯琦并为文学名臣。其诗文弘丽,一时推为大手笔。著有《读史漫录》、《谷城山馆诗文集》等。
于成龙:字北溟(1617-1684),号于山,山西省永宁(今属交口)人,清代廉吏,其为官清廉,爱民如子,重视教育,兴修学校,康熙赞其“天下廉吏第一”,官至两江总督。
于敏中:字叔子(1714-1779),号耐圃,清江苏金坛人,于汉翔孙,清雍正癸卯年(1723年)状元于振之弟。少时资性过人,读书勤奋,雍正七年(1729年)考取举人。乾隆丁已年(1737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执掌山西试。不久担任山东、浙江学政,掌管所属各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敏中担任浙江学政期间,考吏拔秀,罢庸补能,按期组织匀举,担任会试总裁,所拔多知名士。因其满腹经纶,文章冠绝一时,书法清秀洒脱,又通熟掌故,为乾隆皇帝所倚重。乾隆十八年(1753年)选任兵部侍郎,后改户部侍郎,加太子太保存,期间奉旨编纂《户部则例》126卷。乾隆二十五任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历时近20年;还就任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文渊阁领阁事先培植职,朝廷谕书多出其手。清廷 开设四库馆,他受命为正总裁,与大学士刘统勋力主搜辑《永乐大典》中古书。还担任国史馆、三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馆总裁。平定四川金川时,敏中负责军书旁午,以书旨功赏戴双眼花翎,画像挂列紫光阁。乾隆四十二年敏中奏准,以纪事本末体撰写《钦定临清纪略》16卷。翌年,又奉旨编辑《西清`砚谱》24卷。还著有《素余堂集》、《日下旧闻考》159卷。卒后赠文襄,赐祭葬。
于式枚:清末官员,民初遗老。字晦若(1853-1916)。贺县(今贺州)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充李鸿章幕僚多年,奏牍多出其手。1896年参加康有为倡设的保国会。1906年任广东提学使,广西京官联名上奏荐其兼任广西铁路公司总理,规划建筑广西境内铁路。1907年充出使考察宪政大臣,上奏反对立宪和召开国会,维护专制皇权,立宪派请罢。因得皇族和顽固派支持,擢升邮传部侍郎、礼部侍郎、学部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国史馆副总裁。辛亥革命后悲愤憔悴,稳居青岛,谢绝袁世凯聘为参议。1916年移居上海病死。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号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陕西省三原人。光绪举人。早年投身民主革命,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历任审计院院长、政府委员、监察院院长、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又是著名书法家、诗人,善草书,1964年病逝于台湾,有《右任文存》、《右任诗存》行世。
于学忠:国民党爱国将领。字孝侯(1890-1964),山东省蓬莱市于家庄村人,早年为吴佩孚之干将,后离吴投张,转入奉系,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是张学良被软禁后奉系的重要将领。
历史上姓于的名人

古代姓于的名人有哪些

回答了觉得可以要采纳
于姓的名人很多,把主要名人都列出来了,请看完比较全面
一、姓氏源流

于(Yú)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武王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二个儿子邘叔被封在邘国。据《广韵》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第二子(有说第三子)于邘(故城在今河南省沁阳西北于邘邰镇),称于邘叔。后来,于邘叔的子孙就以国名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史称于姓正宗。
2、出自古复姓淳于氏,为唐代时避讳宪宗李纯所改单姓于氏。据《古今姓氏书辩证》等所载,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淳于氏。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至唐宪宗李纯时,为避讳(“纯”“淳”同音),复姓淳于氏改为单姓于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也有一部沿袭未改的,形成此支于氏。
3、出自北魏时的万忸于氏,为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恢复本姓于。据《路史》所载,鲜卑族的万忸于氏原为山东于姓人,后随鲜卑改之,孝文帝汉化改革,又复于姓。这一支于氏虽然是从鲜卑族的万忸于氏所改,一向也被当作外来的姓氏看待,但在实际上,他们仍然是汉族于姓的后代,只是在汉代之时,有一位名为于公的后代,随着拓跋氏离开了中原,并且为了适存于鲜卑族而改姓为万忸于氏,等到后来鲜卑族的拓跋珪在我国北方建立了北魏,才又“重回娘家”,复姓为于而已。
4、出自赐姓或少数民族改于姓而来:
① 明朝时赐元人巴延达哩姓于名忠,清八旗尼玛哈氏改于姓。
② 又有达斡尔、鄂伦春、土、回、高丽等小数民族有改于姓者。
得姓始祖:于邘叔。为周武王姬发之次子(一说第三子),武王灭商后,大举分封诸侯,他把于邘国分封给于叔,起初于叔为于邘叔,其名得于封地。后来于邘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有的姓了于邘,后来干脆去掉邑旁姓于,称为于姓,史称于姓正宗,是为河南于氏,后世于姓尊于叔为于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繁衍播迁河南沁阳县北部一带,是古于邘国所在地,当然也是于姓的发祥地。在于邘国灭亡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于姓基本上都生活在今河南省境,播迁基本是以河南境内为主,如方城、午汤、许昌、伏牛山等地。秦汉时期,于姓人开始以河南为中心缓慢向周边播迁,北迁山西、河北、东迁安徽、山东,西迁陕西、甘肃,此期于姓主要是以我国北方的中原地区为繁衍播迁的中心,并形成三大郡望,即河南、东海、河内,由此,东迁入山东的于姓也开始兴旺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的军阀纷争割据,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于姓人跟随着逃难大军,大举南迁于东南广大地区,五胡乱华,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而战争又使中原地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为躲避战乱,处于河南南部的于姓则就近南下湖北,后辗转于四川、湖南。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统一,战乱减少,也由于国人根深蒂固的恋家思想,于姓迁徙有等于无,却繁衍昌盛起来,于姓相继在北方形成了几处大的望族。北宋末年,金兵攻陷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并掳走徽、钦二宗,有于姓人随往黑龙江。南宋后期,于姓开始由浙入闽,由闽入粤。元末农民起义军四起,社会动荡不安,江南人口锐减,由于山西表里山河的特殊优越位置,所受影响不大,朱明王朝建立,迁山西人于人口萧条处,则山西于姓也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其分别迁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等地。此前有河南于姓迁顺天府(今北京市)(据《于氏宗谱》所载)。清代,河南、河北,尤以山东的于姓人为多,闯关东谋生并定居。至此于姓人已遍布天下。如今,于姓分布以山东省为多,约占全国汉族于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其次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陕西等省亦多此姓,上述六省于姓约占全国汉族于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分布广泛,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历史上的于姓人才济济,涌现出不少名人。
古代
于公: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西南),以善于决狱而成名,他所洗雪的“东海孝妇”一案,更是千古美谈。 其子定国、孙永皆封侯。
于定国:东海郯县人,汉初丞相,少学法于父,后为狱吏,宣帝时,任廷尉,决疑平法,后为丞相,被封为西平侯。
于吉:琅邪(今山东胶南县)人,东汉时方士,为孙策所杀,有《太平清领书》传世。
于禁:泰山巨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魏名将,因征战有功,封益寿亭侯,后被水淹七军,为关羽所掳,释放后,羞愧而死。
于志宁:京兆高陵(今属陕西)人,贞观中为太子右庶子,高宗时拜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燕国公,以华州刺史致仕。
于休烈:唐代洛阳人,开元初举进士,累官至积贤殿学士。性恭俭仁爱。礼贤下士。
于濆:唐代晚期诗人,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具有显著现实主义创作特色,艺术上虽不够锤炼,但质朴无华,明快直切。《全唐诗》收其诗四十五首。
于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兵部尚书,土木堡事变,明英宗被俘,也先挟英宗南下,他拥立景帝稳固人心,大败也先,取得北京保卫战大捷。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而复位,于谦被斩,这是历史上的一桩冤案,有《于忠肃集》。
于慎行:山东东阿人,明代文学家,曾任礼部尚书,其学有原委,贯穿百家,诗文弘丽,一时推为大手笔,有《读史漫录》、《谷城山馆诗文集》。
于成龙:(老于成龙)山西永宁(今属交口)人,清代廉吏,其为官清廉,爱民如子,重视教育,兴修学校,康熙赞其“天下廉吏第一”,官至两江总督。
于成龙:(小于成龙)祖籍辽东,生于直隶固安(今河北省固安县),为汉军镶黄旗人,曾任通州知府,直隶巡抚、河道总督等要职。
于准:清山西永安人,官至江苏巡抚。于敏中:清江苏金坛人,进士及第,后为军机大臣。

近代到民国
于式枚:贺县(今贺州)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土,授兵部主事。充李鸿章幕僚多年,奏牍多出其手。1896年参加康有为倡设的保国会。1906年任广东提学使,广西京官联名上奏荐其兼任广西铁路公司总理,规划建筑广西境内铁路。1907年充出使考察宪政大臣,上奏反对立宪和召开国会,维护专制皇权,立宪派请罢。因得皇族和顽固派支持,擢升邮传部侍郎、礼部侍郎、学部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国史馆副总裁。辛亥革命后悲愤憔悴,稳居青岛,谢绝袁世凯聘为参议。
于右任:陕西三原人,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历任审计院院长、政府委员、监察院院长、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又是著名书法家、诗人,善草书,1964年病逝于台湾,有《右任文存》、《右任诗存》行世。
于学忠:山东篷莱人,早年为吴佩孚之干将,后离吴投张,转入奉系,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是张学良被软禁后奉系的重要将领。

现代的就更多了
于权伸 中国 1904~1973 吉林辽源 开国少将(1955年)
于时雨 中国 1910~1942 吉林辉南 抗日爱国人士
于桑 中国 1917~2008 四川渠县 共产党员,少将军衔
于笑虹 中国 1914~1973 山东即墨 共产党员,少将军衔
于侠 中国 1915~2002 安徽金寨 开国少将(1964年)
于敬山 中国 1919~1996 安徽宿州 共产党员,少将军衔
于波 中国 1930~2006 山东文登 海军少将
于殿臣 中国 1930~ 江苏镇江 少将军衔(1988年)
于永波 中国 1931~ 辽宁瓦房店 共产党员,上将军衔
于鸿礼 中国 1931~ 辽宁丹东 少将军衔(1988年)
于敏 中国 1926~ 河北宁河 核物理学家,中国“氢弹之父”
于占元 中国 1905~1997 北京 戏剧教师
于是之 中国 1927~2013 河北唐山 话剧演员,中国话剧代表人物
于承惠 中国 1939~2015 山东蓬莱 演员,武术家
于荣光 中国 1958~ 北京 演员
于魁智 中国 1961~ 辽宁沈阳 京剧表演艺术家
于震 中国 1975~ 北京 演员
古代姓于的名人有哪些

历史上姓于的名人有哪些?

1、于吉(?-200年,一作干吉、干室)东汉末年黄老道代表人物之一,史书有两种说法:

(1)认为其即《太平经》作者。《后汉书·襄楷传》:“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

(2)认为其乃三国时道士,《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后为孙策所杀。

2、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本为鲍信部将,鲍信为救曹操而死,于禁归属曹操。此后,跟随曹操伐吕布、围张超、扫黄巾、击袁术。曾在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并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

在官渡之战,又数次立下战功。跟随夏侯惇在博望坡被刘备击败。跟随夏侯渊在东海郡逼降昌豨。然而,在讨伐梅成时,于禁轻率地回军,导致敌军占据了地利。此后的十年,都没有再独立领兵。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襄樊之战爆发,于禁再次独立领兵,却遭遇洪水,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关羽败亡后,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黄初二年(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同年去世。

3、于赠是唐代六诏之一的越析诏王,是前任王波冲的兄子。波冲与豪酋张寻求相继被杀后,部落无人领导,于是连同土地归附南诏。于赠不同意,与一些部众渡泸水,走到龙佉河建邑。后来南诏进侵,于赠战败后投泸水死,政权灭亡。

4、于谦,汉族 ,1969年1月24日生于北京,祖籍陕西蓝田。相声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北京摇滚协会副会长、北京马术文化节儿童马术推广大使。

1982年考入相声班学艺,在校期间跟随相声演员王世臣、罗荣寿、高凤山、赵世忠学习。1985年拜师石富宽先生。199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影视导演系。

2000年开始与郭德纲合作表演相声,之后参与电视剧《九九归一》的拍摄,2001年出演电视剧《天下第一丑》,接着又参与电视剧《孙中山》的拍摄,2010年主演电影《三笑之才子佳人》,2013年与郭德纲搭档登上春晚舞台。

5、于成龙(1617年—1684年)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州府的同知和知府,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觐见,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历史上姓于的名人有哪些?

姓于的名人

  有于定国、于禁、于谦、于成龙等人。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宣帝时任廷尉,为人谦恭,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加审慎之心,当时人说:“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少学法于父。父死,亦为狱吏,后擢为丞相,封西平侯。
  于禁,字文则,钜平人,曹操名将。武帝时召拜军司马,征战有功,持军严整,累迁左将军,封益寿亭侯,假节钺。谥厉。
  于谦,字廷益,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永乐进士。历官御史、兵部右侍郎。正统十三年(1448年),迁左侍郎。次年秋,瓦剌也先大举寇边,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兵部尚书邝埜从征,留他理部事。未几,发生“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京师震恐。监国成王擢之为兵部尚书,全权经划京师防御。他拥立成王即位,是为景帝。十月,也先挟英宗破紫荆关入窥京师,他分遣诸将列阵九门外迎敌。而身自督战,也先挟英宗北逃。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乞和,请归英宗。及迎还英宗,安置南宫,称上皇。后以所谓“谋逆罪”被杀害。
  于成龙,字北溪,历官罗城知县、黄州同知、两江总督,所到之处,以清廉著称,时称“天下清官第一”。
姓于的名人

历史上姓于的名人有哪些

  于 公:汉代东海郯(今山东省炎城北)人,曾官廷尉,为县狱吏。执法公允,凡犯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他所洗雪的“东海孝妇”一案,以善于决狱而成名,更是千古美谈。并且为我国民间代代相传的因果报应的道德规范,留下了为善为恶“万应不爽”的典型。
  于 吉:一作干吉,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人,东汉时方士,据称在曲阳泉水上得神书《太平清领书》(实为自著),多巫觋杂语。后至南方以符水为人疗病,人多事之,遂为吴·孙策所杀,著有《太平清领书》传世。
  于 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省泰安南)人,三国时魏国名将,因征战有功,封益寿亭侯,后被水淹七军,为关羽所掳,释放后,羞愧而死。
  于栗磾: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黑槊将军,世间少有的猛将。请看魏书《魏书.于栗磾传》
  于 烈:北魏忠臣的楷模。深受拓跋宏等四代北魏皇帝的器重。
  于 昕:北朝怀朔、武川镇将。在北魏击破柔然的过程中,立有大功。
  于 濆:唐代晚期诗人,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具有显著现实主义创作特色,艺术上虽不够锤炼,但质朴无华,明快直切。《全唐诗》收其诗四十五首。
  于 谦:字廷益(1398-1457),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明朝大臣,成祖年间进士,曾历任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期间,平反冤案,赈济灾荒,颇得民心。英宗时,宦官王振专权,朝廷腐败。蒙古瓦剌贵族也先率军来犯,明军出兵阻击,全军覆没,英宗被俘,举国上下为之震动。一些朝臣主张南逃避敌,于谦力排众义,誓死保卫京师,并拥成王为帝(景帝)。后瓦剌军破紫荆关直逼京师,他亲自督战,击毙也先,大败瓦剌军。后官加少保,总督军务。英宗被释放后,于景泰八年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于谦被捕下狱,以“意欲谋逆”罪被叛处死刑,史称“行路嗟叹,天下冤之”。宪宗成化时,于谦被复官并赐祭,葬于西湖三台山麓。有《于忠肃集》。
  于 准:清代山西省永宁(今属交口)人,清官于成龙的孙子,官至江苏、贵州巡抚。辑有《于清端公政书》等,于成龙的许多事迹都是他给整理的。
  于 振:清代江苏金坛人。字鹤泉,号秋田。生卒年不详。清雍正元年(1723年)状元。此科为庆祝雍正帝登极大典特设恩科。雍正帝以于振为其登极首科状元,恩赐有加。除依例授职翰林院修撰外,还让他以修撰衔入值南书房。雍正二年,出任河南乡试主考官。雍正三年,赐居澄怀园。雍正五年,出任湖广学政。后因事遭贬,降为行人司司副。
  于定国:字曼倩,系于公之子,西汉东海郯县人,汉初丞相,少学法于父,后为狱吏,宣帝时,任廷尉,决疑平法,后为丞相,被封为西平侯。
  于志宁:唐代官吏。字仲谧(558-665),京兆高陵(今属陕西省)人,贞观中为太子右庶子,高宗时拜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燕国公,以华州刺史致仕。
  于休烈:唐代洛阳人,开元初举进士,累官至积贤殿学士。性恭俭仁爱,礼贤下士。本性真诚朴实,机警聪明。肃宗即位当了皇帝,于休烈从中都赶到京城被任命为给事中,后来又改任为太常少卿兼知礼仪使。中原遭到战乱破坏,文物书籍损失严重,于休烈将自己收藏的《五代论》献给国家,肃宗皇帝很满意,任命他为工部侍郎。于休烈在朝中任职三十多年,担任过许多重要显赫的官职,但家中却没有什么积蓄。一直保持正直俭朴,温文尔雅,从来也不将喜怒显示在脸上,他礼贤下士,鼓励提拔年轻人。虽然他官位高责任大,但工作勤奋,不知疲倦。他非常爱好读书,手中整天都拿着书本。
  于慎行: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隆庆进士。万历初历翰林院修撰,充日讲官。因劾张居正夺情,引疾归。后起官,历侍讲学士、礼部左右侍郎,累迁至礼部尚书。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起掌詹事府,后二年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寻病卒。在史馆以读书为事,明习典制,贯通百家,与冯琦并为文学名臣。其诗文弘丽,一时推为大手笔。著有《读史漫录》、《谷城山馆诗文集》等。
  于成龙:字北溟(1617-1684),号于山,山西省永宁(今属交口)人,清代廉吏,其为官清廉,爱民如子,重视教育,兴修学校,康熙赞其“天下廉吏第一”,官至两江总督。
  于敏中:字叔子(1714-1779),号耐圃,清江苏金坛人,于汉翔孙,清雍正癸卯年(1723年)状元于振之弟。少时资性过人,读书勤奋,雍正七年(1729年)考取举人。乾隆丁已年(1737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执掌山西试。不久担任山东、浙江学政,掌管所属各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敏中担任浙江学政期间,考吏拔秀,罢庸补能,按期组织匀举,担任会试总裁,所拔多知名士。因其满腹经纶,文章冠绝一时,书法清秀洒脱,又通熟掌故,为乾隆皇帝所倚重。乾隆十八年(1753年)选任兵部侍郎,后改户部侍郎,加太子太保存,期间奉旨编纂《户部则例》126卷。乾隆二十五任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历时近20年;还就任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文渊阁领阁事先培植职,朝廷谕书多出其手。清廷 开设四库馆,他受命为正总裁,与大学士刘统勋力主搜辑《永乐大典》中古书。还担任国史馆、三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馆总裁。平定四川金川时,敏中负责军书旁午,以书旨功赏戴双眼花翎,画像挂列紫光阁。乾隆四十二年敏中奏准,以纪事本末体撰写《钦定临清纪略》16卷。翌年,又奉旨编辑《西清`砚谱》24卷。还著有《素余堂集》、《日下旧闻考》159卷。卒后赠文襄,赐祭葬。
  于式枚:清末官员,民初遗老。字晦若(1853-1916)。贺县(今贺州)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充李鸿章幕僚多年,奏牍多出其手。1896年参加康有为倡设的保国会。1906年任广东提学使,广西京官联名上奏荐其兼任广西铁路公司总理,规划建筑广西境内铁路。1907年充出使考察宪政大臣,上奏反对立宪和召开国会,维护专制皇权,立宪派请罢。因得皇族和顽固派支持,擢升邮传部侍郎、礼部侍郎、学部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国史馆副总裁。辛亥革命后悲愤憔悴,稳居青岛,谢绝袁世凯聘为参议。1916年移居上海病死。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号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陕西省三原人。光绪举人。早年投身民主革命,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历任审计院院长、政府委员、监察院院长、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又是著名书法家、诗人,善草书,1964年病逝于台湾,有《右任文存》、《右任诗存》行世。
  于学忠:国民党爱国将领。字孝侯(1890-1964),山东省蓬莱市于家庄村人,早年为吴佩孚之干将,后离吴投张,转入奉系,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是张学良被软禁后奉系的重要将领
历史上姓于的名人有哪些

古今姓于的名人有哪些

于 公:汉代东海郯(今山东省炎城北)人,曾官廷尉,为县狱吏。执法公允,凡犯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他所洗雪的“东海孝妇”一案,以善于决狱而成名,更是千古美谈。并且为我国民间代代相传的因果报应的道德规范,留下了为善为恶“万应不爽”的典型。
于 吉:一作干吉,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人,东汉时方士,据称在曲阳泉水上得神书《太平清领书》(实为自著),多巫觋杂语。后至南方以符水为人疗病,人多事之,遂为吴·孙策所杀,著有《太平清领书》传世。
于 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省泰安南)人,三国时魏国名将,因征战有功,封益寿亭侯,后被水淹七军,为关羽所掳,释放后,羞愧而死。
古今姓于的名人有哪些

姓“于”的有什么名人??古往今来的算。

于 公:汉代东海郯(今山东省炎城北)人,曾官廷尉,为县狱吏。执法公允,凡犯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他所洗雪的“东海孝妇”一案,以善于决狱而成名,更是千古美谈。并且为我国民间代代相传的因果报应的道德规范,留下了为善为恶“万应不爽”的典型。
于 吉:一作干吉,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人,东汉时方士,据称在曲阳泉水上得神书《太平清领书》(实为自著),多巫觋杂语。后至南方以符水为人疗病,人多事之,遂为吴·孙策所杀,著有《太平清领书》传世。
于 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省泰安南)人,三国时魏国名将,因征战有功,封益寿亭侯,后被水淹七军,为关羽所掳,释放后,羞愧而死。
于栗磾: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黑槊将军,世间少有的猛将。请看魏书《魏书.于栗磾传》
于 烈:北魏忠臣的楷模。深受拓跋宏等四代北魏皇帝的器重。
于 昕:北朝怀朔、武川镇将。在北魏击破柔然的过程中,立有大功。
于 濆:唐代晚期诗人,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具有显著现实主义创作特色,艺术上虽不够锤炼,但质朴无华,明快直切。《全唐诗》收其诗四十五首。
于 谦:字廷益(1398-1457),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明朝大臣,成祖年间进士,曾历任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期间,平反冤案,赈济灾荒,颇得民心。英宗时,宦官王振专权,朝廷腐败。蒙古瓦剌贵族也先率军来犯,明军出兵阻击,全军覆没,英宗被俘,举国上下为之震动。一些朝臣主张南逃避敌,于谦力排众义,誓死保卫京师,并拥成王为帝(景帝)。后瓦剌军破紫荆关直逼京师,他亲自督战,击毙也先,大败瓦剌军。后官加少保,总督军务。英宗被释放后,于景泰八年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于谦被捕下狱,以“意欲谋逆”罪被叛处死刑,史称“行路嗟叹,天下冤之”。宪宗成化时,于谦被复官并赐祭,葬于西湖三台山麓。有《于忠肃集》。
于 准:清代山西省永宁(今属交口)人,清官于成龙的孙子,官至江苏、贵州巡抚。辑有《于清端公政书》等,于成龙的许多事迹都是他给整理的。
于 振:清代江苏金坛人。字鹤泉,号秋田。生卒年不详。清雍正元年(1723年)状元。此科为庆祝雍正帝登极大典特设恩科。雍正帝以于振为其登极首科状元,恩赐有加。除依例授职翰林院修撰外,还让他以修撰衔入值南书房。雍正二年,出任河南乡试主考官。雍正三年,赐居澄怀园。雍正五年,出任湖广学政。后因事遭贬,降为行人司司副。
于定国:字曼倩,系于公之子,西汉东海郯县人,汉初丞相,少学法于父,后为狱吏,宣帝时,任廷尉,决疑平法,后为丞相,被封为西平侯。
于志宁:唐代官吏。字仲谧(558-665),京兆高陵(今属陕西省)人,贞观中为太子右庶子,高宗时拜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燕国公,以华州刺史致仕。
于休烈:唐代洛阳人,开元初举进士,累官至积贤殿学士。性恭俭仁爱,礼贤下士。本性真诚朴实,机警聪明。肃宗即位当了皇帝,于休烈从中都赶到京城被任命为给事中,后来又改任为太常少卿兼知礼仪使。中原遭到战乱破坏,文物书籍损失严重,于休烈将自己收藏的《五代论》献给国家,肃宗皇帝很满意,任命他为工部侍郎。于休烈在朝中任职三十多年,担任过许多重要显赫的官职,但家中却没有什么积蓄。一直保持正直俭朴,温文尔雅,从来也不将喜怒显示在脸上,他礼贤下士,鼓励提拔年轻人。虽然他官位高责任大,但工作勤奋,不知疲倦。他非常爱好读书,手中整天都拿着书本。
于慎行: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隆庆进士。万历初历翰林院修撰,充日讲官。因劾张居正夺情,引疾归。后起官,历侍讲学士、礼部左右侍郎,累迁至礼部尚书。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起掌詹事府,后二年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寻病卒。在史馆以读书为事,明习典制,贯通百家,与冯琦并为文学名臣。其诗文弘丽,一时推为大手笔。著有《读史漫录》、《谷城山馆诗文集》等。
于成龙:字北溟(1617-1684),号于山,山西省永宁(今属交口)人,清代廉吏,其为官清廉,爱民如子,重视教育,兴修学校,康熙赞其“天下廉吏第一”,官至两江总督。
于敏中:字叔子(1714-1779),号耐圃,清江苏金坛人,于汉翔孙,清雍正癸卯年(1723年)状元于振之弟。少时资性过人,读书勤奋,雍正七年(1729年)考取举人。乾隆丁已年(1737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执掌山西试。不久担任山东、浙江学政,掌管所属各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敏中担任浙江学政期间,考吏拔秀,罢庸补能,按期组织匀举,担任会试总裁,所拔多知名士。因其满腹经纶,文章冠绝一时,书法清秀洒脱,又通熟掌故,为乾隆皇帝所倚重。乾隆十八年(1753年)选任兵部侍郎,后改户部侍郎,加太子太保存,期间奉旨编纂《户部则例》126卷。乾隆二十五任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历时近20年;还就任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文渊阁领阁事先培植职,朝廷谕书多出其手。清廷 开设四库馆,他受命为正总裁,与大学士刘统勋力主搜辑《永乐大典》中古书。还担任国史馆、三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馆总裁。平定四川金川时,敏中负责军书旁午,以书旨功赏戴双眼花翎,画像挂列紫光阁。乾隆四十二年敏中奏准,以纪事本末体撰写《钦定临清纪略》16卷。翌年,又奉旨编辑《西清`砚谱》24卷。还著有《素余堂集》、《日下旧闻考》159卷。卒后赠文襄,赐祭葬。
于式枚:清末官员,民初遗老。字晦若(1853-1916)。贺县(今贺州)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充李鸿章幕僚多年,奏牍多出其手。1896年参加康有为倡设的保国会。1906年任广东提学使,广西京官联名上奏荐其兼任广西铁路公司总理,规划建筑广西境内铁路。1907年充出使考察宪政大臣,上奏反对立宪和召开国会,维护专制皇权,立宪派请罢。因得皇族和顽固派支持,擢升邮传部侍郎、礼部侍郎、学部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国史馆副总裁。辛亥革命后悲愤憔悴,稳居青岛,谢绝袁世凯聘为参议。1916年移居上海病死。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号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陕西省三原人。光绪举人。早年投身民主革命,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历任审计院院长、政府委员、监察院院长、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又是著名书法家、诗人,善草书,1964年病逝于台湾,有《右任文存》、《右任诗存》行世。
于学忠:国民党爱国将领。字孝侯(1890-1964),山东省蓬莱市于家庄村人,早年为吴佩孚之干将,后离吴投张,转入奉系,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是张学良被软禁后奉系的重要将领
姓“于”的有什么名人??古往今来的算。

姓于的历史上的名人有谁?

[于氏属地]
东海郡,今山东郯城。
  [于氏来历]
于姓来源有三支:①周武王封第三个儿子叔于邘国(今河南泌阳县西北邘台镇),后代子孙以国为姓,称为邘氏。后因“邘”、“于”同音通用,就去邑旁为“于”,即于氏。②两晋十六国时,上述一支的于姓后代有部分人随拓跋迁居代州,改姓为勿忸于氏,至北魏孝文帝时,又恢复于姓。③唐时,复姓淳于氏为了避唐高宗永淳年号之讳而改姓于。
  [于氏名望]
于姓人口众多且分布广泛,是我国当代第二十八大姓。历史上的于姓人才济济,涌现出不少名人。例如,西汉有丞相于定国,东汉有名将于禁,北周有大臣于谨,唐代有大臣于颀、于休烈、于志宁、于琮,诗人于钦,元朝有兵部侍郎于钦,明朝有兵部尚书于谦,清代有名臣于敏中、于成龙等。其中以于谦最广为人知,他在国家危急关头,能打败敌人,保卫国家,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可惜后来却被误信谗言的明英宗杀害。
姓于的历史上的名人有谁?
上一篇 2021年10月01 00:00
下一篇 2021年10月01 00:00

相关推荐

  • 三角梅怎样修剪开花多,三角梅花败了怎样修剪

    三角梅开花后怎样修剪很多盆友养殖的三角梅,虽然枝叶旺盛,但是开花情况却不理想。虽然三角梅盆景的枝干也具有很好的观赏性,但是怎么说也是观花类的树桩盆景,所以三角梅盆景最好的还是花开满树的情况,那到底三角

    2021年10月01 4
  • 通风怎么办,痛风怎么改善

    痛风该怎么办呢?得了痛风怎么办?痛风和风湿性关节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可想而知患者是多么的痛苦难受。痛风主要分急性痛风和慢性痛风,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无法下地正常行走,抵抗力免疫力下降等等。痛风发

    2021年10月01 6
  • 涉水险怎么赔付,水淹到什么程度是全损

    汽车的涉水险怎样买,涉水险的赔偿比例是多少第一涉水险赔付按照保险合同来定第二一般的涉水险不是主观故意的可以赔偿第三祝福你工作顺利事业发达生活安康家庭幸福扩展阅读:涉水险怎么赔付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

    2021年10月01 8
  • 卯酉相冲哪个受伤

    没事的

    2021年10月01 16
  • 鱼有哪些,鱼的种类图片大全

    鱼的种类有什么?如以水草为主要食料的草鱼、鳊鱼、三角鲂、赤眼鳟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鳙等;杂食性的鲤、鲫等;其他如花麦穗鱼、达氏蛇、银鲴、条鱼、棒花鱼、黄鳝、白鳝、花鳅、泥鳅、鲶鱼以及常见凶猛鱼类乌

    2021年10月01 9
  • 气垫bb哪个牌子好学生

    1.蜜丝佛陀maxfctorX气垫BB从外观上说这款气垫是金色盖子看着就很有质感,基础护肤之后我也没有用定妆粉,直接上脸,打完BB后感觉很自然,遮瑕效果必须要给点个赞,本人有些妊娠斑(不算特别重)用完

    2021年10月01 9
  • 怎么发公众号,保存并群发是不是就推送了

    公众号如何发布公众号推广或者发布信息:首先是打开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站:输入帐号密码鼠标左键单击【素材管理】鼠标左键单击【单图文消息】就是发1个单页的微信,如果单击【多图文消息】的话,最少发2篇文章,最高

    2021年10月01 13
  • 假性湿疣怎么办,假性疣湿各种图片高清

    假性湿疣怎么治疗您好!假性湿疣也是会痒的。真假性湿疣并不能单凭症状来判断,要通过详细的检查才能确定。所以如果你出现了湿疣的症状,建议你最好是尽快到医院检查确诊一下!祝您健康!假性湿疣怎么治疗啊病情分析

    2021年10月01 10
  • 百色全套一般哪里有

    广西百色哪里有MP4买!要好的!喝茶咖啡去江滨一路或者二路,KTV泡吧去金都美食城或者恒升大厦,桑拿去百帝宾馆四川大酒店,百色饭店,百色宾馆广西省百色市共有哪些县?百色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市,地处

    2021年10月01 10
  • 石斛不适合哪些人,钩藤的效果和作用

    哪些人不适宜喝石斛铁皮石斛不适合脾胃虚寒的人群使用。石斛在《神农本草经》中无毒性记载,长期服用的安全性相对较好。从铁皮石斛甘、微寒的药性来看,脾胃虚寒的患者不适合长期服用。虽然铁皮石斛能够调节机体免疫

    2021年10月01 11
  • 培养层次怎么填,大一培养层次怎么填

    毕业证()字弟()号这个怎么填写层次就是本科还是专科,如果你录取的是本科就填本科,如果是专科就填专科,按你的实际填写就是了。你录取的是本科还是专科你应该是清楚的。什么是教育培养方式????  成人高等

    2021年10月01 70
  • 伯爵和侯爵哪个大,在古代侯爵大还是伯爵大

    一、等级不同:1、公爵:封号是贵族中的第一等级。2、侯爵:是贵族的第二等级。3、伯爵:是贵族的第三等级。二、职位不同:1、公爵:封号是给与那些部落的首领。2、侯爵:一词本身的含义主要指边防长官,一般“

    2021年10月01 1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