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歌,如何读懂诗歌语言

如何读懂诗歌一、读懂诗歌的作用1、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知识——读懂——鉴赏——表述2、知识包括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古诗词常识3、读懂的作用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二、怎样才


如何读懂诗歌

一、读懂诗歌的作用
1、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
知识——读懂——鉴赏——表述
2、知识包括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古诗词常识
3、读懂的作用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二、怎样才算读懂?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3、例如: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
(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
三、如何读懂诗歌
(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大意:
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
(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二)、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
例1:阅读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回答问题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问题:第2句中的“独”字对全篇的结构有怎样的作用?
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
问题:第4句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收到怎样的效果?
第4句采用了烘托的写法,把诗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
例2读《幽居初夏》(陆游),回答问题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问题:⑴诗中所写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幽”。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
问题:⑵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1)、标题
如:待储光羲不至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一大早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来到,诗人坐立不宁,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友人来到时的车马声。好像(“要欲”)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正要出门去迎接,谁知这是一种错觉。可见诗人等待之急切。然而,从早一直等到晚(“晚钟鸣上苑”),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带没有到来。于诗人终于明白了(了自,已经明白),友人不会来了。“临堂空复情”,是自己自作多情(空复情,自多情)。可见本诗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者说表达了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
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2)、注释
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作用: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3)、典故
如:读《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回答问题。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
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4)、作者
知人
九死不悔:漫漫长路的探索—屈 原
世外桃源:疲惫灵魂的皈依—陶渊明
诗中有画:描摹景物的顿悟—王 维
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张扬—李 白
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见证—杜 甫
强者宣言:永不放弃的追求—刘禹锡
明白晓畅:现实主义的革新—白居易
放浪形骸:盛事难再的挽歌—杜 牧
委婉隐晦:迷惘无助的宣泄—李商隐
论世
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5)、注意诗歌意象句,如杜甫的诗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中意象“沙鸥”
6)、注意诗歌中的情感句,如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3、筛选词语,确定内容
联系意境、情感、思想态度等相关主题词,确认诗歌的深层意思。
相关主题词
意境主题词:
宏阔: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婉转、朦胧……
热闹:热烈、繁华、淳朴、喧闹、欢快……
清冷:凄清、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情感主题词:
悲:忧愁、凄苦、悲凉、悲伤、伤感、惆怅、沉痛、消沉、怨愤、寂寞、孤独、烦闷、思念、惜别、依恋、眷恋……
喜:欢乐、喜悦、愉悦、恬淡、闲适、悠闲、豪放、赞美、热爱、仰慕……
思想(态度)主题词:
积极进取、自信豪迈、建功报国、乐观旷达、忧国忧民、
批判、讽刺……
消极、消沉、颓废、退隐……
四、课堂练习:领会《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这首诗的深层意思。
1、这是一首怀远思人之作。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这两句诗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
3、本诗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板书)
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填充内容
调整语序
整合句意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筛选词语,确定内容
六、特别提醒
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如何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诗歌

一、读懂诗歌的作用
1、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
知识——读懂——鉴赏——表述
2、知识包括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古诗词常识
3、读懂的作用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二、怎样才算读懂?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3、例如: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
(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
三、如何读懂诗歌
(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大意:
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
(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二)、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
例1:阅读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回答问题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问题:第2句中的“独”字对全篇的结构有怎样的作用?
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
问题:第4句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收到怎样的效果?
第4句采用了烘托的写法,把诗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
例2读《幽居初夏》(陆游),回答问题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问题:⑴诗中所写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幽”。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
问题:⑵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1)、标题
如:待储光羲不至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一大早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来到,诗人坐立不宁,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友人来到时的车马声。好像(“要欲”)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正要出门去迎接,谁知这是一种错觉。可见诗人等待之急切。然而,从早一直等到晚(“晚钟鸣上苑”),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带没有到来。于诗人终于明白了(了自,已经明白),友人不会来了。“临堂空复情”,是自己自作多情(空复情,自多情)。可见本诗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者说表达了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
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2)、注释
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作用: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3)、典故
如:读《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回答问题。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
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4)、作者
知人
九死不悔:漫漫长路的探索—屈 原
世外桃源:疲惫灵魂的皈依—陶渊明
诗中有画:描摹景物的顿悟—王 维
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张扬—李 白
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见证—杜 甫
强者宣言:永不放弃的追求—刘禹锡
明白晓畅:现实主义的革新—白居易
放浪形骸:盛事难再的挽歌—杜 牧
委婉隐晦:迷惘无助的宣泄—李商隐
论世
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5)、注意诗歌意象句,如杜甫的诗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中意象“沙鸥”
6)、注意诗歌中的情感句,如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3、筛选词语,确定内容
联系意境、情感、思想态度等相关主题词,确认诗歌的深层意思。
相关主题词
意境主题词:
宏阔: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婉转、朦胧……
热闹:热烈、繁华、淳朴、喧闹、欢快……
清冷:凄清、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情感主题词:
悲:忧愁、凄苦、悲凉、悲伤、伤感、惆怅、沉痛、消沉、怨愤、寂寞、孤独、烦闷、思念、惜别、依恋、眷恋……
喜:欢乐、喜悦、愉悦、恬淡、闲适、悠闲、豪放、赞美、热爱、仰慕……
思想(态度)主题词:
积极进取、自信豪迈、建功报国、乐观旷达、忧国忧民、
批判、讽刺……
消极、消沉、颓废、退隐……
四、课堂练习:领会《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这首诗的深层意思。
1、这是一首怀远思人之作。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这两句诗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
3、本诗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板书)
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填充内容
调整语序
整合句意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筛选词语,确定内容
六、特别提醒
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诗歌

从高考诗歌鉴赏题看如何读懂诗歌

一、注意诗的题目。 首先是要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看看诗题,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杜甫的《月夜》诗题告诉我们写作的背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作内容没有离开夜,而且这是一个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绵绵细雨也罢,这一夜诗人无法入眠要给远方的亲人或是友人寄去绵绵情思;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呈给张丞相,一个“上”字,又向我们透露出张丞相的身份、地位显然是高于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顺被贬到通州得了一场大病,险些要了他的命,这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他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触动?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
二、抓住关键词(句) 诗歌中那些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例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作于贬谪黄州后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由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诗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和“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显然是作者那种超然于物外的淡
从高考诗歌鉴赏题看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情感教案

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一、注意诗的题目。   
首先是要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看看诗题,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杜甫的《月夜》诗题告诉我们写作的背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作内容没有离开夜,而且这是一个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绵绵细雨也罢,这一夜诗人无法入眠要给远方的亲人或是友人寄去绵绵情思;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呈给张丞相,一个“上”字,又向我们透露出张丞相的身份、地位显然是高于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顺被贬到通州得了一场大病,险些要了他的命,这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他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触动?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

二、抓住关键词(句)   
诗歌中那些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例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作于贬谪黄州后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由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诗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和“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显然是作者那种超然于物外的淡泊心境的真实反映。

三、注意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霜叶红了,有人赞美“红于二月花”,有人却伤心地觉得“总是离人泪”。因此,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联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在担任宰相期间,力主改革,但最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王安石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不向保守派屈服。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就能知道,王安石正是借梅花而自喻,表明自己在政治改革上的态度。不管处境如何,寒冷且无花为伴,梅花依然会开放,并逸香于世。

四、注意诗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不同。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同样一件事用散文的语言来写,会是很长的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而诗歌却只用几个字。如“高楼聊眺望”,若是写散文,会先交代某年月日,在某地登上一座怎样的高楼,然后再写极目眺望远处的情景,而诗句只有5个字。   诗歌语言也富于跳跃性,在句与句之间留下很多空白,需要读者通过想象作补充,还原诗歌的场景。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访者与童子的三番问答,至少要用六句话来写,但诗人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四句二十个字。这就在句与句之间留下了空白,要我们读者去想象补充。

五、注意诗中的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诗歌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解读诗歌就要用心去把握蕴含于“山”“水”中的情意。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笔下反复出现,其涵义也具有了稳定性。对这些常见意象应作为读诗常识把握好。   常见意象一般具有的约定性的涵义。但这些常见意象有时在诗人笔下还会有非约定性的涵义,同时,诗中更多的是诗人即兴描绘的意象,其涵义也不具有约定性,这些都需要从具体作品中去感受把握。

六、注意诗的最后两句。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杜甫有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

七、诗歌中常用比喻,尤其是暗喻、借喻用起来不露痕迹,要注意识别   
暗喻与明喻不同,其表现形式是比与被比的对象它们之间没有比喻词,而是用“是”、“为”、“当”、“化”等词连接。如《孔雀东南飞》中“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以“磐石”和“蒲苇”作比,表达一种对爱情的坚贞之心,就是典型的例子。借喻,根本不露比喻痕迹,直接用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何读懂诗歌情感教案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嘛~我是个比较痴迷诗歌的人~所以写得有点多,希望对你有帮助~
嘛~我们刚高考完呢~技巧什么的,还是比较。。专业的吧。。
我的语文还算不错,我的诗歌也算不错吧。。。以我的经验和高三时老师的指导来小小地帮助你一下~

其实楼上说得已经蛮不错了~

1、诗歌的话,还需要注重的就是题目以及注释,尤其是考试的时候,这些作为背景资料出现,绝对不可以轻视!

2、文言功底是一定要有的,毕竟一首诗歌是由那么多字串联起来的,有些时候,对一些关键字的理解十分重要。

3、所谓弄懂每一句话,其实从基础来讲,你可以像文言翻译那样,字字落实,尝试把一句诗翻译成一段话。

4、情感也是很重要的东西,尤其是在有关景物描写的时候,所谓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都是这个意思。同样的景色,心情郁闷时看到的就压抑,心情愉快时,看到的就明朗。

5、同样的,你也可以从诗歌中的关键字和对景物的关键描写,包括色彩等着手,看出作者的心情。

6、诗人的身世特征,比如李白的仕途不顺,陆游的报国无门等等,这些事必须了解。他们的感情很多时候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

7、时代特征也很重要,比如安史之乱,经历了这样大动乱的诗人,在安史之乱前后的感情肯定不一样。比如李煜的亡国。亡国前是绮丽柔媚的诗风,亡国后就有哀伤沉重。

8、还有,你也可以从不同的分类着手,比如写景,比如送别,这些类别的诗都有它的特征和套路,好好归纳整理,仔细把握,一定会有大收获的~~
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谈谈如何快速读懂诗歌

一、注意诗的题目。首先是要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要急于作答,看看诗题,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杜甫的《月夜》诗题告诉我们写作的背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作内容没有离开夜,而且这是一个雨夜,滂沱大雨也好,绵绵细雨也罢,这一夜诗人无法入眠要给远方的亲人或是友人寄去绵绵情思;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呈给张丞相,一个“上”字,又向我们透露出张丞相的身份、地位显然是高于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顺被贬到通州得了一场大病,险些要了他的命,这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他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触动?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诗歌的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阅读时要注意将诗句的内容与诗歌题目结合起来理解。如北宋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一诗,从题目就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春天登楼远眺所见之景,抒的是怀念家乡之情。“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这首诗出现在2005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中,要求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从“聊”到“惊”的感情变化。如果我们注意了诗的题目,就能不难分析出这是眼前之景触动(惊)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答题就不会有偏差。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题目中就透露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从题材上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怀古诗;二是怀古的地点,在京口北固亭。顺着这个思路下去,结合诗歌的背景,我们就能迅速地读懂这首诗了。又如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题目中包含了时令、地点、人物等因素,结合诗句中的“冷”、“独”、“空”等字眼,我们就不难体会到作者在寒食节,思念京师诸弟时流露出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谈谈如何快速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

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2、知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3、读注释。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
4、析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一、读懂诗歌的作用
1、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
知识——读懂——鉴赏——表述
2、知识包括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古诗词常识
3、读懂的作用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二、怎样才算读懂?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3、例如: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
(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
三、如何读懂诗歌
(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大意:
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
(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二)、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
例1:阅读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回答问题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问题:第2句中的“独”字对全篇的结构有怎样的作用?
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
问题:第4句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收到怎样的效果?
第4句采用了烘托的写法,把诗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
例2读《幽居初夏》(陆游),回答问题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问题:⑴诗中所写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幽”。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
问题:⑵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1)、标题
如:待储光羲不至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一大早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来到,诗人坐立不宁,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友人来到时的车马声。好像(“要欲”)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正要出门去迎接,谁知这是一种错觉。可见诗人等待之急切。然而,从早一直等到晚(“晚钟鸣上苑”),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带没有到来。于诗人终于明白了(了自,已经明白),友人不会来了。“临堂空复情”,是自己自作多情(空复情,自多情)。可见本诗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者说表达了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
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2)、注释
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作用: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3)、典故
如:读《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回答问题。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
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4)、作者
知人
九死不悔:漫漫长路的探索—屈 原
世外桃源:疲惫灵魂的皈依—陶渊明
诗中有画:描摹景物的顿悟—王 维
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张扬—李 白
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见证—杜 甫
强者宣言:永不放弃的追求—刘禹锡
明白晓畅:现实主义的革新—白居易
放浪形骸:盛事难再的挽歌—杜 牧
委婉隐晦:迷惘无助的宣泄—李商隐
论世
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5)、注意诗歌意象句,如杜甫的诗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中意象“沙鸥”
6)、注意诗歌中的情感句,如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情境,设身进入这一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3、筛选词语,确定内容
联系意境、情感、思想态度等相关主题词,确认诗歌的深层意思。
相关主题词
意境主题词:
宏阔: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婉转、朦胧……
热闹:热烈、繁华、淳朴、喧闹、欢快……
清冷:凄清、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情感主题词:
悲:忧愁、凄苦、悲凉、悲伤、伤感、惆怅、沉痛、消沉、怨愤、寂寞、孤独、烦闷、思念、惜别、依恋、眷恋……
喜:欢乐、喜悦、愉悦、恬淡、闲适、悠闲、豪放、赞美、热爱、仰慕……
思想(态度)主题词:
积极进取、自信豪迈、建功报国、乐观旷达、忧国忧民、
批判、讽刺……
消极、消沉、颓废、退隐……
四、课堂练习:领会《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这首诗的深层意思。
1、这是一首怀远思人之作。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这两句诗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
3、本诗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板书)
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填充内容
调整语序
整合句意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联系信息,揣摩语言
再现情境,设身体验
筛选词语,确定内容
六、特别提醒
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如何读懂诗歌教案
上一篇 2021年10月01 00:00
下一篇 2021年10月01 00:00

相关推荐

  • 火影忍者博人传哪里可以看,博人传300全集在哪可以看

    哪里可以免费看火影忍者博人传链接:提取码:a0k0日本电视动画《BORUTO-火影新世代-》(中国大陆译名《博人传:火影忍者新时代》)改编自岸本齐史原作并监修、池本干雄编绘[5]的同名漫画,是《火影忍

    2021年10月01 7
  • 谁的平方是169,169怎么知道是13的平方

    多少的平方等于16913的平方为169计算步骤:169^(1/2)=13平方根与算数平方根的区别是:平方根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还可以是0,但是算术平方根一定是非负的。根号是用来表示对一个数或一个

    2021年10月01 15
  • 诸葛亮有哪些故事,关于诸葛亮的有趣故事

    诸葛亮有哪些故事1、空城计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

    2021年10月01 19
  • 如何剥开椰子的外皮,怎么快速去椰子皮

    带皮的椰子,那最外面的那层皮应该怎样去掉呢?1椰子那层厚厚的壳,要用大刀(劈柴刀或大菜刀),顺着纤维一刀一刀往外撬,然后再用手把纤维外衣往外剥。见着椰子上面有三个疤痕,有两个长相一样的,有一个不一样的

    2021年10月01 9
  • 冬天去哪里玩好,广东溯溪好去处

    请问一下,冬天去哪玩比较好呢?冬天好的旅游地推荐有迪拜、普吉岛、峨眉山、泸沽湖、天山天池,主要特色如下:1、迪拜:迪拜的旅游旺季是在11月至4月,在这段时间迪拜的平均气温为7-20℃。气候宜人,正是旅

    2021年10月01 8
  • 富士康自离多久能进,宝源自离多久可以进富士康

    正常辞职是一个月之后就可以进。自离则需要2-3个月才可以再次进厂。如果在郑州富士康自离,去廊坊富士康上班,则没有这个时间显示,可以随时去廊坊富士康。如果你是黑名单,则所有富士康都不可以面试上班。望采纳

    2021年11月13 227
  • 家用水管哪个牌子好,家用管材哪个牌子好

    2020年水管品牌排名前十的品牌是:联塑、保利、索邦、麦高、皮尔萨皮尔萨、金德、日丰、龙胜管材、玖木九木、金牛角。1、联塑联塑水管创建于1968年,是联塑集团公司旗下的品牌,作为中国最大的塑料管及塑料

    2021年10月01 8
  • 金辉和保利哪个是公墓

    你好,淮安金辉城和高铁子镇碧桂园相比,淮安金辉城的房子更好一些,环境也更加优美啊!

    2021年10月01 5
  • 爱生气的人如何调理,为什么最近特别容易生气怎么办

    爱生气的人如何调理操作方法时时刻刻反省自己。对于脾气暴躁的人来说,如果想要改变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谦谦有礼的作风,就要明白必须自控。待人接物要冷静,反思,在发脾气之前就能反省自己,从而将坏的情绪

    2021年10月01 7
  • 怎样做酸奶用酸奶机,只有酸奶机能发酵酸奶吗

    如何用酸奶机制作酸奶  酸奶相信是很多人都喜欢使用的一种奶制品了。因为酸奶不仅风味独特,同时食用酸奶还能够对我们的肠道等等起到一些促进消化的作用。但是在市面上售卖的酸奶价格实在是太过高昂了,一般来说一

    2021年10月01 5
  • 如何化解金克木,什么可以救枭神夺食

    金克木化解好歹你也是85年出生的喂,我84年的都不信这个,你居然信怎样化解木克金以下内容供参考娱乐:简单方法:补水缓解,因为,金生水,水又生木。补水的良好习惯:在家中北方放鱼缸,黑色鱼为好,数量以六、

    2021年10月01 12
  • 苏打水饮料有哪些,溪格尔苏打水是品牌水吗

    苏打水和苏打水饮料有什么区别苏打水最好的是名仁,排名如下:1、名仁:焦作市明仁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名仁,苏打水十大品牌,国内保健饮料行业及无汽苏打水行业的代表企业,集中药饮片、食品、保健用品的综合性

    2021年10月01 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