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人如何保护自己,举报大多都被报复

被人诬陷检举,该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  检察机关为保护举报人,采取了哪些保密措施?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检察机关受理公民举报和查处举报案件,必须严格保密,各级人民检察院应严


被人诬陷检举,该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

  检察机关为保护举报人,采取了哪些保密措施?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检察机关受理公民举报和查处举报案件,必须严格保密,各级人民检察院应严格遵循下列保密措施:
  1.受理举报应在固定场所进行,专人接谈,无关人员不得接待、旁听和询问。
  2、举报信件的收发、拆阅、登记、转办、保管和当面或电话举报的接待、接听、记录、录音等工作,应建立健全责任制,严防泄露或遗失举报材料。
  3、对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及举报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举报材料不准私自摘抄和复制。
  4、严禁将举报材料和举报人的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给被举报单位和被举报人。 向被举报单位或被举报人调查核实情况时,不得出示举报材料原件或者复印件。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追查举报人,对匿名举报除侦查工作需要外,不准鉴定笔迹。
  6、向举报人核查情况时,应在做好保密工作、不暴露举报人身份的情况下进行。
  7、在宣传报道和对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工作中,除征得举报人的同意外,不得公开举报人的姓名、单位。对违反上述保密规定的责任人员,要根据情节和后果给予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检察机关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公民的举报,进行阻拦、压制、刁难或打击报复。以各种借口和手段报复侵害举报人及其亲属、假想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按打击报复论处。检察机关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案件应认真受理,经调查确属打击报复的,视情节轻重,区别性质,分别做出处理:
  1、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构成犯罪的,应依法立案侦查,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2、以各种形式打击报复举报人不构成犯罪的,应向其所在单位的上一级主管部门提出检察建议,严肃处理。
  确因受打击报复而造成人身伤害或名誉、财产、经济损失的,举报人可依法要求赔偿,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损害赔偿。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如果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如果打击报复举报人不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主管部门处理。

  (三)对举报人有功人员,检察机关是否给予奖励?

  人民检察院对贪污贿赂、读职等职务犯罪的大案要案,经侦查属实,被举报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对举报有功人员和单位给予精神及物质奖励。奖励的发放按举报人贡献大小和追缴赃款赃物数额而定。有重大贡献的,要给予重奖.
被人诬陷检举,该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

法律如何保护举报者?

所谓的举报人就是指向司法机关或者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和组织检举、控告、违纪、违法、犯罪行为的公民或者单位。

但其中利益最为关切和最容易受到针对的必然是公民。

举报的作用让他很有存在的必要性。

①方便有关部门对于一些不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②公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让自己和国家发展更加紧密结合,真正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有利于专门机关履行职责,尤其是监督职责。

④将群众监督纳入法制轨道,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虽然有相关的举报人保护制度,但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信息泄露。

话说得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打击报复和追查举报人;应当遵循为举报人保密、举报有功受奖和举报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原则。”

调查被举报人或被举报单位的情况时,应在做好保密工作、不暴露举报人身份的情况下进行,不得出示举报材料。

违反前款规定的,应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但在现实当中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那个举报老师被泼热水的家长了,虽然教育局后续表示在调查的时候,需要透露举报人的信息,但其实在上述的条文来看,还是有些欠妥的。

相关阅读链接:热水浇得是举报家长的头,冷水泼向的是教育行业

很多时候我们举报的时候,如果不是实名举报,一定要和对方说明隐匿自己的个人信息。

这些材料在你举报的时候,确实是需要提供的,但是后续对方在调查的时候,一定要让对方保密。

这也是很多举报人的顾虑。

人民力量大,很多时候都是人民提供的线索,但是你得保证人民的安全啊,如果这都得不到基本的信息保障,谁以后还敢仗义执言呢?

所以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是郑重之中。

法律如何保护举报者?

一次举报获利20万,在举报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人生安全?

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的,可以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损害赔偿。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规定:

第二条 公民依法向各级检察机关举报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犯罪行为,其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公民的举报,进行阻拦、压制、刁难或打击报复。

第六条 以各种借口和手段侵害举报人及其亲属、假想举报人的合法权益的,按打击报复论处。

第七条 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案件应认真受理,经调查确属打击报复的,视情节轻重,区别性质,分别做出处理。

1、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构成犯罪的,应依法立案侦查,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2、以各种形式打击报复举报人不构成犯罪的,应向其所在单位的上一级主管部门提出检察建议,严肃处理。

第八条 确因受到打击报复而造成人身伤害及名誉、财产、经济损失的,举报人可依法要求赔偿,并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损害赔偿。

其他保护举报人的相关法律:

一、《刑事诉讼法》

第四十九条 (证人及其近亲属安全的保障)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八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二、《刑法》

第二百五十四条 【报复陷害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宪法》

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以上内容参考:、

一次举报获利20万,在举报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人生安全?

对于乱举报的行为,我们可以怎么保护自己?

  目前公安局对犯罪分子的举报人的保护主要还是依据我国法律规定执行。

  1. 《宪法》规定了举报权是公民享有和应受保护的基本权利之一。第41条第1、2款明确规定 中国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2. 《刑诉法》第84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举报的权利和义务;第85条规定公、检、法等机关应当保障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3. 《刑法》第254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4.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6条规定 人民检察院依法保障公民对于违法的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控告的权利,追究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人的法律责任。

  但是,虽然我国为保护举报人的权益已经出台了不少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规章及纪律规定也有相应的保护性规定,但仍然表现在举报人的保护机构职责不清、举报人的保护程序运行缺失和举报人的保护手段匮乏不力等七个方面。

  (一)无专门的举报人保护法。

  (二)无专门的保护机构。

  (三)缺乏程序规定。

  (四)保护范围过于狭窄。

  (五)缺乏对举报人的经济补偿措施。

  (六)保密制度不保密,泄密事件不断发生。

  (七)政治体制严重滞后,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

对于乱举报的行为,我们可以怎么保护自己?

被人恶意举报公安机关经查证后不属实怎么处理举报人,被举报人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并挽回损失?

可以走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

举报不实可能会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也可能构成侵犯名誉权。

根据《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根据《民法总则》:

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

第一百二十条 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扩展资料:

举报人举报不实的处理办法:

举报人举报不实的,如果并不是通过捏造事实、虚构事实等方式进行举报的,是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如果是违法举报的,要承担治安处罚或者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被人恶意举报公安机关经查证后不属实怎么处理举报人,被举报人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并挽回损失?

匿名举报不真实被举报人该怎么维护自己权益

  1. 如果公安机关查证后确认举报人是恶意举报,会对其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行进处罚,处十五日以下拘留、罚款。如果情节严重的还会追究其刑事责任。

  2. 被举报人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询问、调查,如果举报人的行为对被举报人造成了损害,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损害赔偿。

匿名举报不真实被举报人该怎么维护自己权益

公安局对犯罪分子的举报人怎么加以保护

如果举报的事实不存在或者根本就没有。可以以诬告陷害罪、要求司法机关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啊。
公安局对犯罪分子的举报人怎么加以保护

举报人如何受到保护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见到一些贪官,或者是一些偷税漏税的人,这个时候具有公民意识的我们通常情况下都会选择举报。但是,举报往往会有危险的,因为有可能会受到被举报人的威胁,那么举报的情况下,应该如何保证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呢?

其实我国一直都很注重对于举报人的法律保护,并且在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都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法律。我国宪法就明确说了,我国公民具有申诉检举的权利,而对于公民的检举,有关机关必须去查,同时也应该给相关人员采取一定措施保护,如果要是有人故意威胁举报人员的话,那么,将会受到严惩。这就说明了,在我国是非常注重对于举报人的保护的。

 

如果说在举报的过程中受到了被举报人的威胁,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个时候公安机关就一定要查清楚这件事情,如果说因为公安机关没有调查清楚这件事情,使得被举报人的人身权受到了侵害,那么,公安部门就是玩忽职守,会对他们进行惩罚的。所以说,我们举报的时候一定不要害怕,当我们收到被举报人的威胁的时候,最明智的方法就是赶紧报警。

 

并且也有相关法律说明,如果说举报人的人身安全以及其亲属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话,可以向人民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部门求助。通过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当我们举报的时候,是有法律保护我们的,所以说,没有必要去害怕

举报人如何受到保护

应当如何保障举报人权益?

对举报者是保密的 如果有可能危及举报者的人身安全的话可以申请司法保护 而且针对举报者的犯罪还有报复陷害罪
应当如何保障举报人权益?

公安部门对举报人保密措施?

根据刑法第243条的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根据该条规定,如果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是诬告陷害,您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
公安部门对举报人保密措施?
上一篇 2021年10月01 00:00
下一篇 2021年10月01 00:00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