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学把脉,双手把脉的意义

怎样学把脉?【把脉的诊法】  诊脉有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张仲景三部诊法等,现在常用的是寸口诊法。诊脉部位是手腕内侧,腕后高骨(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处。高骨对应的桡动脉搏动部位是关部,关之前为寸


怎样学把脉?

【把脉的诊法】
  诊脉有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张仲景三部诊法等,现在常用的是寸口诊法。诊脉部位是手腕内侧,腕后高骨(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处。高骨对应的桡动脉搏动部位是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寸关尺的称呼,最早见于《内经》,寸口诊法发展于《难经》。寸、关、尺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在左手,寸对应心,关对应肝,尺对应肾(肾水)。在右手,寸对应肺,关对应脾,尺对应肾(命门)。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两大思想观念。中医看病是望、闻、问、切四诊结合,从整体上来诊治疾病,单用一种诊断方法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人体的信息不仅仅表现在脉象上,有的还反映在肤表、声音、嗅味上等。仅凭脉象是单一的、不全面的,容易产生误差。四诊各有各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不能以脉诊取代其他的诊法,而应四诊合参,进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常见病脉】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特点为脉搏部位表浅。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特点为脉搏部位较深。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着,脉象常迟,属生理状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特点是较正常脉搏至数快。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应指圆滑,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主病:痰饮,食积,实热诸证.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来大去长。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结脉:脉来缓慢,有不规律的间歇。主病:阴盛气结,寒痰,淤血。分析:阴寒内结,脉道气机受阻,故脉来缓慢而时一止。寒痰淤血,气结不疏,脉气阻滞,故气虚血弱致脉来迟而中止者,则结而无力。
  代脉:脉有歇止,止有定数。主病:脏气衰微。分析:脏气衰弱,元气不足,使脉气不能衔接。
  
正常脉象

 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常脉。常脉为三部有脉,一息四至(每分钟脉搏早7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节律均匀,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尺脉沉取不绝。称为有胃,神,根。其中有胃,就是有胃气,脉搏表现和缓,从容,流利,有神;有神,是指脉搏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有根。主要表现为尺脉沉取不绝。
 此外,脉象与内外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气候,年龄,性别,体质,劳逸及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脉象也会发生某些生理变化。例如一年四季,脉象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婴儿脉急数,青壮年脉多有力,老人脉稍弦,妇女脉象较男性脉象弱而略快;胖人脉稍沉,瘦人脉稍浮;劳力之后,饮酒,饱食或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来较弱;脑力劳动者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等。这些均应与病脉相鉴别。另外,少数人桡动脉走向异常,脉可不显现与寸口,如有的显于寸口的背侧,名曰“反关脉”;有的从尺部斜向手背,名曰“斜飞脉”。这都不属于病脉。
怎样学把脉?

中医的把脉如何自学?

可以教你。精确到口眼鼻等号脉方法,点对点,靶向定位。
中医的把脉如何自学?

如何自学诊脉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按时医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关部,再根据患者身高调整三个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儿则用一指(拇指)诊脉,不分三部。

学习诊脉,必须先了解正常的脉象。正常脉称为“平脉”、“常脉”。每分钟跳动70—80次左右,节律规则,脉型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刚不弱。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

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较弱;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如果发现相反脉象,如冬天脉浮、胖人脉浮、瘦人脉沉等,提示脉象异常。

中医诊脉就是用手指在病人手腕的脉搏处,感知病人脉象的方法。三部是指寸关尺三个部位,九候是指医生手指的轻、中、重力量,这样三三得九而称“三部九侯”。

相传公元前五世纪名医扁鹊就开始采用脉诊的方法来诊察疾病,古老的《内经》就记载了21种脉象,中医脉学经历代的不断发展,已记载30余种。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脉诊,把它作为临床诊病、辨证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之一,故常用来识病因、析病机、定病位、辨病性、测病势之进退预后等,尤其是在辨证候的真假、寒热、虚实之时,更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扩展资料: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故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如何自学诊脉

怎样学把脉

1、《中医基础理论》要学,然后《中医诊断学》配合《濒湖脉学》一起学习,如果条件允许去其他中医那见习一下,学会还是有可能的,但是想学精比较难。一般把脉象分成28种,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注意:《濒湖脉学》是一定要好好研究的。

2、自学必在学好中医基础后,再读脉学有关书籍,接触临床慢体会。

扩展资料:

自学也有三忌

一忌浮:指自学之人,心不专一,不能深入书中,只是浮光掠影地浏览一下,当然这种学习是没有什么结果之可言;二忌乱:指自学之人,没有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和步骤,一会儿看这本书,一会儿看另一本书,好像蜻蜓点水。

这种杂乱无章,没有系统的学习,也必“学无所成”;三忌畏难:指自学之人,在自学过程中,有的内容看不进去,发生了困难。孰不知,凡是自己看不懂的地方,也正是知识贫乏的具体反映。如果不以钉子精神向深处深钻以求解决,反而畏难自弃,必然枉费—番心机,半途而废。记

得古人鞭策人们学习,说出许多的格言和警句,如什么“石杵磨锈针,功到自然成”啦,“精神一到,铁石为开”啦,“不经一翻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啦,都说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只有坚持学习两不畏难的人,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怎样学把脉

如何学习诊脉?

你好!!
中医切诊方法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切脉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时间应选在清晨病人未活动时,若病人活动,应休息15分钟左右再进行脉诊。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与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力。诊脉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脘腹是人体的重要部位,脐上属胃,脐下属肠,大腹属脾,脐腹属肾,少腹属肝。通过手指的触摸、按压可了解局部的冷热、软硬、胀满、肿块及压痛等情况,有助于了解脏腑的病情。一般以触摸、按压虚里穴(心夹搏动处)诊断病况.
虚损病证:跳动明显,按之搏指。
肺气虚证:跳动散漫而数
肝气郁滞:两胁胀痛,痛处按此连彼。
肝虚:胁痛喜按,胁下按之空虚无力。
瘀血:胁下肿块,刺痛拒按,痛处不移。
肝癌:胁下肿块,按之表面凹凸不平,则应警惕肝癌。
肝气犯胃:胃部胀痛,按之旁及两胁。
胃寒:胃痛骤烈,疼痛拒按,发冷怯寒。
气虚:胃腹痛经久不愈,按之痛缓或痛止。
虚:腹痛喜暖喜按,按腹软无力。
实:腹痛胀满拒按,按腹充实,叩之声音重浊,或按之有包块不移者

凡是看过中医的患者,往往会看到医生先给病人“号脉”教科书上叫“切脉”,切脉的同时医生会先“看”,看病人的“动”、“静”,也就是病人的“神”然后观察病人气色、通过气色的明快和晦暗以及脉象的迟数和尺肤的寒温,分清疾病属“阴”属“阳”属“寒”属“热”,再看病人的舌,舌体分上、中、下,舌质,舌底,上以求上“心、肺、头、上焦”,中以求中“脾胃、中焦”,下以求下“肝肾、下焦”。通过舌苔的厚薄,以及脉象的浮沉,探求疾病的“表里”,通过脉象的有力、无力,分清患者的“虚实”。“八纲”既明,通过病人对疾病的主诉,进一步辨明疾病所属的脏腑、经络。以此辩证,论治。

下面分别论述“脉因证治”

首先论“脉”,脉包括,切脉、望脉络。脉络分体表脉络及舌底脉络。

体表脉络主要观察面部皮肤的细小络脉,青紫为寒,红赤为热为出血。枯燥为津亏,白为寒。

舌底脉络是家传秘法:

一:舌下络脉细而短,色淡红,周围小络脉不明显,舌色和舌下粘膜色偏淡者属于气血不足。

二:舌下络脉粗状,或色呈青紫,紫红,绛紫,紫黑色,或舌下细小络脉呈暗红色或紫色网状或络脉曲张者属血瘀。

三:舌底脉络细暗,属气虚血瘀。

四:舌底脉络紫暗怒张属气滞血瘀。

五:舌底脉络红紫夹杂,属于脾虚血瘀。

总之心开窍与舌,通过舌质根据分经可很直观地看出何脏何腑病变。但是如果这时看出的病变往往很重,而舌底脉络所反映疾病的征象常常早于舌质的变化。正常的舌底脉络主干呈单支、双支、三支几种形态,分支又有若干小分支成树枝样分布。主干脉以暗红为佳,分支脉以粉红色的网状小脉络,多不显露于外并且没有瘀点。舌底脉络的异常能真实地反映脏腑气血的寒热虚实。虚者舌底脉络淡红而细短,瘀者青紫而粗(怒张)。寒者脉络淡紫紧束,热者紫红而怒张。正常的舌伸缩抬举自如。舌僵不语、偏斜,是中风。

切脉

切脉也叫号脉、把脉、平脉。实际上平脉其义自现:以医者的平静之脉体察患者脉位:寸、关、尺脉,脉形,脉数,脉势。通过位、数、形、势,体察患者脏腑气血的太过与不及。太过为实,不及为虚。切诊中的三才诊法极为实用。八卦由三个爻组成,上要为“天”中爻为“人”下爻为“地”;寸为“天”,关为“人”,尺为“地”。浮取为“天”,中取为“人”,沉取为“地”。按照全息理论,“天”应“上”为心与肺、头。“人”应中焦脾胃。“地”应下焦、肝、肾、膀胱、下肢。并无需严格的分左右手。

平 脉 法

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师曰: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盛。气血俱盛,脉阴阳俱

盛;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气独盛者,则脉强;血独盛者,则脉滑;气偏衰者,则脉微;血偏衰者,则脉涩;

气血和者,则脉缓;气血平者,则脉平;气血乱者,则脉乱;气血脱者,则脉绝;阳迫气血,则脉数;阴阻气

血,则脉迟;若感于邪,气血扰动,脉随变化,变化无穷,气血使之。病变百端,本原别之;欲知病源,当凭

脉变;欲知病变,先揣其本;本之不齐,在人体躬,相体以诊,病无遁情。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

作,肖象形荣。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

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辙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俱陈,令得分明。

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

常,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

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蓄,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

大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中必有奸,审查表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脏腑,独见若

神,为子条记,传于贤人。

师曰:平脉大法,脉分三部。浮部分经,以候皮肤经络之气;沉部分经,以候五脏之气;中部分经,以候

六腑之气。

师曰:脉分寸关尺,寸脉分经以候阳,阳者气之统也;尺脉分经以候阴,阴者血之注也;故曰阴阳。关上

阴阳交界,应气血升降,分经以候中州之气。

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师曰: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

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

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 脉再举头者,肾气也;若见损至脉来,为难治。

问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肝病自得濡弱者,

愈也;假令得纯弦脉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脉如弦直,此是肝脏伤,故知死也。

南方心脉,其形何似?师曰:心者火也,名少阴,其脉洪大而长,是心脉也;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假

令脉来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脉来头小本大,故曰复,病在表也;上微头小者,则汗出;下微本大者,

则为关格不通,不得尿,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西方肺脉,其形何似?师曰:肺者金也,名太阴,其脉毛浮也;肺病自得此脉,若得缓迟者,皆愈;若得

数者,则剧;何以知之?数者南方火也,火克西方金,法当痈肿,为难治也

北方肾脉,其形何似?师曰:肾者水也,其脉沉而石,肾病自得此脉者,愈;若得实大者,则剧;何以知

之?实大者,长夏土王,土克北方水,水脏立涸也。

师曰:人迎脉大,趺阳脉小,其常也;假令人迎趺阳平等为逆;人迎负趺阳为大逆;所以然者,胃气上升,

动在人迎,胃气下降,动在趺阳,上升力强故曰大,下降力弱故曰小,反此为逆,大逆则死。

师曰:六气所伤,各有法度,舍有专属,病有先后。风中于前,寒中于背;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雾客皮

腠,湿流关节;极寒伤经,极热伤络;风令脉浮, 寒令脉紧,又令脉急;暑则浮虚;湿则濡涩,燥短以促,火

燥而数。风寒所中,先客太阳;暑气炎热,肺金则伤;湿生长夏,病入脾胃;燥气先伤,大肠合肺;壮火食气,

病生于内,心与小肠,先受其害。六气合化,表里相传,脏气偏胜,或移或干,病之变证,难以殚论,能合色

脉,可以万全。

问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愿闻其说。师曰:夫色合脉,色主形外,脉主应内;

其色露脏,亦有内外;察色之妙,明堂阙庭;察色之法,大指推之。察明堂,推而下之;察阙庭,推而上之。

五色应五脏,如肝色青, 脾色黄,肺色白,心色赤,肾色黑,显然易晓。色之生死,在思用精,心迷意惑,

难与为言。

色青者,病在肝与胆。假令身色青,明堂色微赤者,生;白者,死;黄白者,半死半生也。

色赤者,病在心与小肠。假令身色赤,明堂微黄者,生;黑者,死;黄黑者,半死半生也。

色黄者,病在脾与胃。假令身色黄,明堂微白者,生;青者,死;黄青者,半死半生也。

色白者,病在肺与大肠。假令身色白,明堂色微黑者,生;赤者,死;黄赤者,半死半生也。

色黑者,病在肾与膀胱。假令身色黑,明堂色微青者,生;黄者,死;黄赤者,半死半生也。

阙庭脉,色青而沉细,推之不移者,病在肝;青而浮大,推之随转者,病在胆。

阙庭脉,色赤而沉细,推之参差不齐者,病在心;赤而横戈,推之愈赤者,病在小肠。

阙庭脉,色黄,推之如水停留者,病在脾;如水急流者,病在胃。

阙庭脉,色青白,推之久不还者,病在肺;推之即至者,病在大肠。

阙庭脉,色青黑直下晴明,推之不变者,病在肾;推之即至者,病在膀胱。

明堂阙庭色不见,推之色青紫者,病在中焦有积;推之明于水者,病在上焦有饮;推之黑赤参差者,病在

下焦有寒热。

问曰:色有内外,何以别之?师曰:一望而知之者,谓之外;在明堂阙庭,推而见之者,谓之内。

病暴至者,先形于色,不见于脉;病久发者,先见于脉,不形于色;病入于脏,无余证者,见于脉,不形

于色;病痼疾者,见于脉,不形于色也。

问曰:色有生死,何谓也?师曰:假令色黄如蟹腹者,生;如枳实者,死。有气则生,无气则死,余色仿

此。

师曰:人秉五常,有五脏,五脏发五声,宫商角徵羽是也;五声在人,各具一体。假令人本声角,变商声

者,为金克木,至秋当死;变宫徵羽,皆病,以本声不可变故也。

人本声宫变角者,为木克土,至春当死;变商徵羽皆病。

人本声商变徵声者,为火克金,至夏当死;变宫角羽皆病。

人本声徵变羽声者,为水克火,至冬当死;变角宫商皆病。

人本声羽变宫声者,为土克水,至长夏当死,变角商徵皆病。

以上所言,皆人不病而声先变者,初变可治,变成难疗,词声之妙,差在毫厘,本不易晓,若病至发声则

易知也。

师曰: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脉之呻者,病也;言迟者,风也;摇头言者,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

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脚_____者,腰痛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

病人长叹声,出高入卑者,病在上焦;出卑入高者,病在下焦;出入急促者,病在中焦有痛处;声唧唧而

叹者,身体疼痛;问之不欲语,语先泪下者,必有忧郁;问之不语,泪下不止者,必有隐衷;问之不语,数问

之而微笑者,必有隐疾。

实则谵语,虚则郑声,假令言出声卑者,为气虚;言出声高者,为气实;欲言手按胸中者,胸中满痛;欲

言手按腹者,腹中满痛;欲言声不出者,咽中肿痛。

师曰: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少谷

神,虽困无苦。

师曰:脉,肥人责浮,瘦人责沉;肥人当沉今反浮,瘦人当浮今反沉,故责之。

师曰:呼吸者,脉之头也。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

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

寸口卫气盛,名曰高;荣气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纲;卫气弱,名曰揲,荣气弱,名曰卑,揲卑相

搏,名曰损;卫气和,名曰缓,荣气和,名曰迟;缓迟相搏,名曰沉。

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

问曰:二月得毛浮脉,何以处言至秋当死?师曰:二月之时,脉当濡弱,反得毛浮者,故知至秋死。二月

肝用事,肝属木,脉应濡弱,反得毛浮脉者,是肺脉也;肺属金,金来克木,故知至秋死,他皆仿此。

师曰: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本位,其人病身体苦痛重者,须发其汗;若明日身不痛不重者,不须发汗;若汗

濈濈自出者,明日便解矣;何以言之?立夏脉洪大是其时脉,故使然也。四时仿此。

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时愈,何以别之?师曰:假令夜半得病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者,夜半愈。何以

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阳得阴则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阴得阳则解也。

问曰:脉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师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

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 师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此皆不治,决死也;若

计其余命_�镃3生死之期, 期以月节克之也。

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假令濡而上鱼际者,宗气泄也;孤而下尺中者,精不藏

也;若乍高乍卑,乍升乍坠,为难治。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迟则阴气盛,骨髓生,血满,肌肉紧

薄鲜梗,阴阳相抱,荣卫俱行,刚柔相得,名曰强也。

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假令脉迟,此为在脏也。

寸口脉,浮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紧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痛,当发其汗也。

寸口脉,浮而数,浮为风,数为热;风为虚,虚为寒;风虚相搏,则洒淅恶寒也。

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者,而复发热者何也?师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也。何谓阳

脉不足?师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何谓阴脉不足?师曰:假令迟脉

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其脉涩者,荣气微也,其

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流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于上名曰洁也,浊邪中于下名曰浑也;

阴中于邪必内栗也;表气虚微,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 阳中于邪,必发热,头痛项强,颈挛腰痛,胫酸,

所谓阳中雾露之气,故曰清邪中上;浊邪中下,阴气为栗,足膝逆冷,便溺妄出;表气微虚,里气微急,三焦

相溷,内外不通,上焦拂郁,脏气相熏,口烂食断也;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荣卫不通,

血凝不流;若胃气前通者,小便赤黄,与热相搏,因热作使,游于经络,出入脏腑,热气所过,则为痈脓;若

阴气前通者,阳气厥微,阴无所使,客气内入,嚏而出之,声愠咽塞;寒厥相追,为热所拥,血凝自下,状如

豚肝;阴阳俱厥,脾气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阖,清便下重,令便数难,齐筑湫痛,命将难全。

寸口脉,阴阳俱紧者,口中气出,唇口干燥,倦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苔滑,勿妄治也;到七日以来其

人微发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或到八日以上,反大发热者,此为难治。设使恶寒者,必欲呕也;腹内痛者,

必欲利也。

寸口脉,阴阳俱紧,至于吐利,其脉独不解;紧去人安,此为欲解;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此为晚发,

水停故也,为未解;食自可者,为欲解。

寸口脉,浮而大,有热,心下反梗,属脏者,攻之不令发汗;属腑者,不令溲数,溲数则大便梗;汗多则

热盛。脉迟者,尚未可攻也。

问曰: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师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其人本虚

是以发战,以脉浮紧故当汗出而解也;若脉浮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发战也。

问曰:病有不战而汗出解者何也?师曰:脉大而浮数,故不战而汗出解也。

问曰:病有不战不汗出而解者何也?师曰:其脉自微,此以曾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内无津液,

此阴阳自和,必自愈,故不战汗出而解也。

问曰: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何也?师曰:此为欲解也,解以夜半。浮而解者,濈然汗出

也;数而解者,必能食也;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

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差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

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扰者,未欲解也;若脉和,其人不烦,目重睑内

际黄者,此欲解也。

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知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

伤,非喉痹也。病人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宜下之。

师曰:病家人请云,病人苦发热,身体痛,病人自卧。师到,诊其脉,沉而迟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

凡表有病者,脉当浮大,今反沉迟,故知愈也。假令病人云腹内卒痛,病人自坐。师到,脉之浮而大者,知其

差也。凡里有病者,脉当沉细,今反浮大,故知愈也。

师曰:病家人来请云,病人发热烦极。明日师到,病人向壁卧,此热已去也;设令脉不和,处言已愈;设

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盼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设令脉自和,处言此病大重,当须

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

问曰:脉有灾怪,何谓也?师曰:假令人病,脉得太阳,与形证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汤,如食顷,病

人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师曰:我前来不见此证,今乃变异,是名灾怪。又问曰:何缘得此吐利?师曰:

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为灾怪耳。

伤寒杂病论卷第二

平 脉 法



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师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凡脉沉涩迟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

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若脉数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

如豆大,厥厥然动摇者,名曰动也;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脉阳

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

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脉阴阳俱促,当病血,为实;阴阳俱结,当亡血,为

虚;假令促上寸口者,当吐血,或衄;下尺中者,当下血;若乍促乍结为难治。脉数者,久数不止,止则邪结,

正气不能复,却结于脏;故邪气浮之,与皮毛相得,脉数者不可下,下之必烦利不止。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师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

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梗,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脉瞟瞟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脉萦萦

如蜘蛛丝者,阴气衰也。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问曰:脉有残贼,何谓也?师曰:脉有弦紧浮滑沉涩,此六脉,名曰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

问曰: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谓也?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行

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

问曰:濡弱何以反适十一头?师曰:五脏六腑相乘,故令十一。

脉阴阳俱弦,无寒热,为病饮。在浮部,饮在皮肤;在中部,饮在经络;在沉部,饮在肌肉;若寸口弦,饮在

上焦;关上弦,饮在中焦;尺中弦,饮在下焦。

脉弦而紧者,名曰革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紧者如转索无常也。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

亡血失精。

问曰:曾为人所难,紧脉从何而来?师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假令咳者,坐饮冷

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以胃虚冷,故令脉紧也。

寸口脉浮而紧,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紧则为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

水,令汗不出。水得寒气,冷必相搏,其人即饲。

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也。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必成瘾疹,身体为痒,痒者名曰泄风,久久为痂癞。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逮,荣卫不能相捋,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荣气不足则烦

疼,口难言,卫气虚者,则恶寒数欠,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酢吞,中焦不归者,不能消谷引食,

下焦不归,则遗溲。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胃气衰,涩者荣气不足,卫气衰则面色黄,荣气不足则面色青。荣为根,卫为叶,荣

卫俱微,则根叶枯槁,而寒栗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寸口脉微而缓,微者胃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卫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入

于经,其血乃成,荣盛则其肤必疏,三焦失经,名曰血崩。

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缓者胃气有余,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也。

寸口脉弱而迟,弱者胃气微,迟者荣中寒,荣为血,血寒则发热,卫为气,气微者心内饥,饥而虚满不能

食也。

寸口脉弱而涩, 尺中浮大, 无外证者, 为病属内伤。

寸口脉弱而涩,尺中濡弱者,男子病失精,女子病赤白带下。

寸口脉洪数,按之弦急者,当发瘾疹,假令脉浮数,按之反平者____,为

次论“因”

根据望诊、切诊的结果找出病变的原因,询问病人是否属实,加上病人的主诉。客观辩证的找出疾病的原因。

三论“证”根据以上望闻问切的结果辨别疾病属于何证。

再论“治”,根据四诊八纲辩证,选择合理的治法。

寒以热治,热以寒治;寒热错杂,寒药热药并用,气虚温之,血虚濡之。阴虚润之。血瘀之证当细分辨之。并非化淤只用活血祛瘀药。 活血化瘀药能清除体内淤浊物,改善微循环,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疲劳。淤血和痰饮往往同时存在,痰瘀胶结杂病丛生。血热则壅阻不行,血寒则泣而不行,血少则瑟缩而不行,阴虚则涩而不行。因此活血之法,并非只用活血化瘀药。正确懂得用法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血少补之,阴虚濡之,气虚温之。因寒而瘀,应用当归、黄芪、桂枝、细辛、红花、麻黄、荆芥、生姜、干姜、炮姜、良姜、荜拨等药。因热而瘀,应用丹皮、赤芍、丹参、络石藤、等药。阴血不足之血瘀,应用当归、麦冬、生地、沙参、玉竹、黄精、枸杞等药。另如桃仁、苏木等平性药物无论寒热均可用之。另外白花蛇祛风、通络、止痉,无论寒热夹风者尤宜,不但可祛络中淤血,通脉效果堪嘉。

治疗中的用药原则是“有是证则用是药,用是药则得其效”。久病用大方,方中药味多,涉及多个脏腑用药。新病小病用小方,药味少。
如何学习诊脉?

如何自学中医怎样把脉?

没有单学把脉的事情。只有系统学习中医理论,才能知道脉到底指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有中医基础之后,买本《濒湖脉学》,里面几十种脉象背下来,然后每天把自己的,加上把别人的,一天把个十来个人,用心去揣摩,三个月可入门。再想提高就得研究《四圣心源》。

我也有个师兄,一直拒绝看脉学的书籍,只把脉的名字记下来了,不去理会书上讲的脉的意义,经过自己十多年的临床再回头去翻书,发现自己的体会跟书上的基本一致。他比较传奇的是能把出病人的自杀念头。还有个大师兄,能把出你昨晚吃过海鲜。

脉学这东西有点玄乎,水平怎样完全靠个人体会所得,而且如果病人配合,在四诊中的比例并不大,所以不必过分强求。当然,也会碰上不信任你的新病号,问什么都答“还行的”,这时候我都懒得细问,靠望诊加脉诊,疗效也不错。
如何自学中医怎样把脉?

如何学习把脉?

诊脉-部位和方法 (一)诊脉部位 诊脉部位历来有多种。《素问·三部九候论》记有三部九候诊法;《灵枢·终始》提出人迎寸口诊法;《素问·五脏别论》提出“独取寸口”诊法;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寸口趺阳或太溪脉的诊法。 现在切脉沿用的寸口部位始见《内经》,《难经》对此有较详细的论述,到晋代·王叔和编著的《脉经》,对脉诊的理论作了较完整的整理。迄今脉诊仍是中医临床诊病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现在切脉部位使用最多的是寸口脉法。 (二)诊脉方法 医生诊脉的指法十分重要,正确运用指法可以获取比较丰富的脉象信息。诊脉指法要领概括为三指平齐、中指定关,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以指目按脉脊,指法有举、按、寻、总按、单诊等。 三指平齐是指诊脉者的手指指端要平齐,手指略呈弓形,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左右为宜,这样的角度可以使指目紧贴于脉搏搏动处。指目即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之处,与指甲二角连线之间的部位,形如人目,是手指触觉较灵敏的部位。指目便于推移,以寻找脉动应指最佳的部位,并可调节适当的指力。指尖的感觉虽灵敏,但因有指甲,不宜垂直加压。指腹的肌肉较丰厚,用指腹切脉有时会受医者自身手指动脉搏动的干扰,容易产生错觉。所以诊脉时三指平按或垂直下指都是不合适的。 常用指法介绍于下: 1.举法 是指医生用较轻的指力,按在寸口脉搏动的部位,以体察脉搏部位的方法。亦称“轻取”或“浮取”。 2.按法 是指医生用较重的指力,甚至按到筋骨体察脉象的方法。此法又称“重取”或“沉取”。 医生手指用力适中,按至肌肉以体察脉象的方法称为“中取”。 3.寻法 寻是指切脉时指力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左右推寻,调节最适当指力的方法。在寸口三部细细寻找脉动最明显的部位,统称寻法,以捕获最丰富的脉象信息。 4.总按 即用三指同时用力诊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脉位的浮沉等。总按时一般指力均匀,但亦有三指用力不一致的情况。 5.单诊 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此外,儿童切脉时往往一指定三关。 .
如何学习把脉?

如何自学中医号脉?

理论上可以,中医把脉首先要弄清脉的搏动原理,二十多种脉像光靠死记硬背可不行。脉动就是动脉的搏动,动属阳,切脉其实就是感觉体内阳气的盛衰。静脉血经下腔静脉回流右心房,再入右心室再经肺静脉入肺,红细胞与氧原子结合后再由肺动脉入左心房,再入左心室,再进入主动脉供给全身其他器官。切脉中独取寸口指的就是切手太阴肺经经过的桡动脉搏动开端。三部九侯就是摸身体其他各处脏器经络循行部分的动脉搏动。肺是红细胞和氧原子结合的地方,人体运行就是一个不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所以肺脉的变化反应了身体内的整体变化,所以可以用来指导如何调节人体阴阳。你可以把血管想像为水管,正常情况水通过水管,靠近管壁就会压力明显可看做阳气,管道中央压力较小可看做阴血,如果阴虚轻轻摸就能感觉到搏动(浮脉,毛脉)。如果阳虚管壁压力小,要用劲按的比较深才能感觉到搏动(沉脉,石脉)。如果血不足,气失血养,气也少,血也少,就会流动不顺畅(涩脉,芤脉)。久病气虚搏动压力小(细脉,小脉),血液流动缓慢(迟脉,缓脉)。阴虚阳亢(疾脉,长脉),血行不畅有瘀阻(结脉,代脉)。风属阳邪,会使脉跳过于有力,寒属阴邪,有收引的性质会使脉跳动紧绷,火属阳会使脉快速跳动,湿属阴邪会使脉缓慢或出现停顿,暑为阳邪但多夹湿会使脉紧小慢涩。
如何自学中医号脉?

如何学会把脉

没有单学把脉的事情。只有系统学习中医理论,才能知道脉到底指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有中医基础之后,买本《濒湖脉学》,里面几十种脉象背下来,然后每天把自己的,加上把别人的,一天把个十来个人,用心去揣摩,三个月可入门。再想提高就得研究《四圣心源》。

我也有个师兄,一直拒绝看脉学的书籍,只把脉的名字记下来了,不去理会书上讲的脉的意义,经过自己十多年的临床再回头去翻书,发现自己的体会跟书上的基本一致。他比较传奇的是能把出病人的自杀念头。还有个大师兄,能把出你昨晚吃过海鲜。

脉学这东西有点玄乎,水平怎样完全靠个人体会所得,而且如果病人配合,在四诊中的比例并不大,所以不必过分强求。当然,也会碰上不信任你的新病号,问什么都答“还行的”,这时候我都懒得细问,靠望诊加脉诊,疗效也不错。
如何学会把脉
上一篇 2021年10月01 00:00
下一篇 2021年10月01 00:00

相关推荐

  • 强力定眩片一疗程多久,强力定眩片吃多长时间能停药

    1.迅速建立心、脑侧枝循环,恢复心、脑供血、供氧。2.独创螺旋式成点降脂降压理论,作用持久。3.内含α-TB(α-血栓溶解因子)强力溶栓,消除治凝因素,既可溶栓,又可防栓。4.内含GTS血管紧张素转化

    2021年11月13 306
  • 金毛脱毛要脱多久

    一、成长型的换毛在幼犬成长为成年犬生长过程,它们会逐渐脱去胎毛而出现全身都在掉毛的情况,可以不用太担心。在6至7月龄时,胎毛会纷纷落尽,12月龄时整个换陈出新的过程基本结束,而至24月龄时,肤毛的数量

    2021年11月13 210
  • 吸顶灯哪个牌子质量好,哪个牌子的吸顶灯光源好

    一、国内吸顶灯知名品牌1、华艺照明,创立于1986年,雄踞“中国灯饰之都”中山古镇,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成功构建了涵盖灯具、光源、配件等相关产品的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全生态成熟产业链。2、飞利浦

    2021年10月01 7
  • 怎样利用废旧瓶子种花

    废旧瓶子扔掉太可惜!废旧瓶子还有哪些用处?塑料瓶拿来养花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最简单就是将瓶口裁剪掉,然后放入土壤,最后将植物种上去就算完成。这个技巧基本上人人都会,没有任何的难度。此外,塑料瓶还能做一

    2021年10月01 5
  • 如何刷白鞋,白网鞋怎么能洗得更白更干净

    怎么刷白鞋最管用?白鞋子刷白的步骤:1、将鞋子的鞋带解下来,将鞋子有污迹的地方翻出来。2、将鞋带放在盆子里,加入洗衣粉和热水,让洗衣粉溶解在水里,搓洗鞋带。3、拿小毛巾蘸去含有洗衣粉的水,对鞋面、鞋子

    2021年10月01 7
  • 莫代尔和纯棉哪个透气,男士内裤选纯棉还是莫代尔

    一种植物纤维,名为莫代尔(modal),目前在市场上新兴的这种纤维,是一种新型高科技绿色环保再生纤维素纤维,其主体属天然植物纤维素纤维,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溶解、过滤、脱泡等工序后挤压纺丝,凝固而成

    2021年10月01 6
  • 象棋怎样下,中国象棋规则

    象棋应该怎么下一、棋盘和棋子:1、棋盘棋子活动的场所,叫做“棋盘”。绘有九条平行的竖线和十条平行的横线相交组成,共九十个交叉点,棋子就摆在这些交叉点上。中间第五、第六两横线之间未画竖线的空白地带,称为

    2021年10月01 6
  • 十大元帅有哪些,十大元帅归属地

    历史十大元帅是哪几个1、朱德元帅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  2、彭德怀元帅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  3、林彪元帅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位列第三  4、刘伯承元帅是第二野

    2021年10月01 9
  • 怎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何去改变自己的心态

    怎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经典句子心态不佳可以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进行调整,首先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积极看待挫败,其次,鼓励自己多参加户外活动,出门散心,与人交往,都可以调整心态,改善不良情绪,人的不良情

    2021年10月01 5
  • 蚊香液和蚊香片哪个效果好,电蚊香液效果好还是烧蚊香好

    从价格上来说,蚊香的价格比较便宜;从安全性来说,蚊香液无需明火点燃,较安全;从环保角度来说,蚊香液无需消耗木材资源,较环保。

    2021年10月01 8
  • 蓝领贷不还的会怎样

    有没有在蓝领贷逾期的?后果怎么样?我已经逾期快一年了,懒得理他了,大不了到时候打官司,每天就是发各种各样的邮件过来蓝领贷,我就不还怎么样1、产生逾期利息和滞纳金;2、不良的征信记录;3、银行将会催收,

    2021年10月01 3
  • 防晒和素颜霜哪个先用,素颜霜的正确使用方法

    先使用素颜霜然后使用防晒霜。素颜霜是用来遮盖皮肤表面的瑕疵,提亮肤色,保湿滋润皮肤的,通常在基础护肤后使用,防晒霜是用来隔离紫外线的,防止皮肤受到伤害,通常在基础护肤后、彩妆前使用。素颜霜和防晒霜都是

    2021年10月01 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