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怎么死的,诸葛亮为何要害死赵云

魏延是怎么死的?魏延追随刘备的时间比较晚,在公元211年时,刘备受刘璋之邀带着庞统等,开启争夺西川。几乎同时,魏延带着自己的曲部投奔刘备而来。也就是说,魏延属于带资入股,有一股属于自己的人马,虽没有确


魏延是怎么死的?

魏延追随刘备的时间比较晚,在公元211年时,刘备受刘璋之邀带着庞统等,开启争夺西川。几乎同时,魏延带着自己的曲部投奔刘备而来。也就是说,魏延属于带资入股,有一股属于自己的人马,虽没有确切的数字,不过应该不太多,否则魏延的待遇早就起来了。

但不论怎样,魏延的到来让刘备非常高兴。因为刘备入川时,为了打消刘璋的顾虑,根本就没带着关羽、张飞、赵云和诸葛亮,这四位名震江湖的人物,这就使得刘备入川实力大打折扣了,而魏延在此刻,还属于无名小卒,故而此刻魏延的加盟,对加强刘备入川队伍的实力,大有裨益的。

恐怕也正是在入川这一时期,魏延展现出来了自己超强的军事才能,被刘备非常看好,甚至可以说是开始重点培养。否认没法解释,为何夺了汉中后,刘备舍掉张飞,而选定魏延镇守蜀汉命门的汉中。而魏延跟随刘备的这一阶段,同时也让魏延受益匪浅。因为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军事才能是相当强悍的。且魏延的性格等,也让刘备非常欣赏。因此可以肯定,当拿下西川后,魏延已经被刘备视为后起之秀中的翘楚人物。

在刘备选定魏延为汉中太守时,两人曾发生过一段对话。刘备问:委任你这么重要的任务,你不打算说两句啥吗?

魏延朗声答道:若曹操自己亲统大军前来,我就为老大你把他挡住!若是其他魏国将领前来,我就替老大你灭掉他!

这就是魏延!同时也是为何会被刘备喜爱和重用的原因——这性格像不像关羽?自信到了狂傲地步!而刘备就最喜欢这类棱角分明的人。因而魏延得以在刘备手下大放异彩!但可惜随着刘备去世,诸葛亮虽依然重用魏延,却也对魏延的这种狂傲性格很是头大。《三国演义》说,诸葛亮讨厌魏延。但真实的历史却是,若无诸葛亮的偏袒和保护,魏延都不可能被重用。因为魏延就是把双刃剑,刘备驾驭起来,能发挥出恐怖威力,诸葛亮驾驭起来,会降低一个层次,但别人想驾驭魏延?根本没这可能!

这其实就是魏延真实死因。《三国志》记载说,诸葛亮死后,魏延由于堵住杨仪撤军的道路,被王平一嗓子喝散手下。随后魏延逃离,杨仪命马岱追杀,最终是马岱杀掉了魏延,并诛灭魏延三族。并被扣上一个谋反的帽子。

但主流历史观却都对此事表示怀疑,说魏延不知死活,胆大妄为等都没问题,但说他谋反却没人相信!因此陈寿给魏延的定义是: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即,魏延由于性格原因,导致作死!

笔者认为,这个定位是相当公正的。但笔者却要加一条,魏延还是被时代抛弃的悲剧人物。因为自诸葛亮去世后,三国时期就暂时告别了金戈铁马,进入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刻,那么如魏延这类人还需要吗?不需要了!可惜,魏延却未能看清,故而才遭此横祸!

魏延是怎么死的?

魏延是怎么死的呢?

魏延死于一场蜀国内部权力争夺阴 谋 魏延是跟随刘备多年,从一名普通的下级军官,一步步的晋升上来的。在蜀国的大将中,他能征善战,战功卓著。在为建立蜀国立下不朽功勋。对刘备忠心耿耿。并得到刘备的器重。刘备在用人方面也确有过人之处。

刘备在起事之初,魏延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刘备夺得汉中,蜀国初定。基本形成了三足鼎立局面
的时候,魏延不过是个“牙门将军”。但追随刘备多年,屡次的征战中,刘备慧眼识珠,认为魏延是可勘大任之人。在取得汉中后破格提拔魏延做“督汉中镇远将,领汉中太守”。汉中不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是蜀国的重地。包括张飞都认为非他莫属。军政一把抓,有勇无谋不行,有谋无勇同样不可担此重任。刘备力排重议,但是军中议论纷纷。都没有想到名不见经传的魏延,不服气者有之,说风凉话者有之。

刘备召开群臣大会,刘备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刘备称善,魏延气吞山河的一席话,众将折服。在任内,在抗曹北伐的历次战斗中,展现出大将的风范。有勇有谋,屡立战功。先后有曹营大将张郃、郭淮、王双被魏延杀死。

刘备死后,诸葛亮调魏延去南方抵御孟获,魏延和赵云是这次南征大将,七擒孟获,如果没有能征善战的将领,是不可能实现得了的。也就是这个时期,魏延和诸葛亮接触多。魏延与孔明经常意见相左,不太听招呼。关羽、赵云前后死去。魏延成为蜀国首屈一指的大将。晋封南郑侯。到这个时候诸葛亮感到越来越难驾驭魏延。魏延行事张扬,为人处事招人怀疑。诸葛亮对魏延到了极不信任的地步。认为“功高盖主”。日积月累,魏延正确的作战方案也得不到诸葛亮的认可。魏延在下面也就难免发些牢骚。像说诸葛亮胆小,不敢用奇兵等。这话传到诸葛亮耳朵里,再加上传话的人添醋。诸葛亮由不信任到怀疑他心怀不轨。处处防着。

到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即公元234年,一病不起,自知来日无多。召见张仪等人,背着魏延作了私密的安排。作出错误的断言他认为自己死后,在蜀国没有人能指挥。管束的了。魏延甚自会犯上作乱。随令魏延断后,如果不从命“军便自发”。长史杨仪平时和魏延的矛盾就很深,到了水火不相让的地步。魏延从末把杨仪放在眼里。杨仪自认为能力,威信都不如魏延高。诸葛亮死后,魏延是他向上爬的最大障碍。现天赐良机必会不解余力置魏延于死地。

果然在诸葛亮死后,杨仪按着诸葛亮的安排,密不发丧。杨仪假借诸葛亮之名,让魏延断后。魏延不明真像,拒绝执行,与杨仪动了干戈。杨仪用诸葛亮所设之计,诱杀了魏延。就这样的一生戎马百战多,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猛将,没有死在强敌剑下,却被本国的奸臣所害。并背着反叛的罪。诸葛亮一生唯谨慎,但在处理魏延的问题上却被个人成见、偏见所蒙敝。自毁国家栋梁。诸葛亮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

杨仪也没有如愿座上丞相的宝座,便准备叛变投敌。后主知道后,将其逮捕,关入牢中。后死在牢里。

只到蒋琬当了丞相,才给魏延平反昭雪,在汉中重建灵墓,以纪念一代名将
魏延是怎么死的呢?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么死的?

魏延死于一场蜀国内部权力争夺阴 谋 魏延是跟随刘备多年,从一名普通的下级军官,一步步的晋升上来的。在蜀国的大将中,他能征善战,战功卓著。在为建立蜀国立下不朽功勋。对刘备忠心耿耿。并得到刘备的器重。刘备在用人方面也确有过人之处。

刘备在起事之初,魏延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刘备夺得汉中,蜀国初定。基本形成了三足鼎立局面
的时候,魏延不过是个“牙门将军”。但追随刘备多年,屡次的征战中,刘备慧眼识珠,认为魏延是可勘大任之人。在取得汉中后破格提拔魏延做“督汉中镇远将,领汉中太守”。汉中不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是蜀国的重地。包括张飞都认为非他莫属。军政一把抓,有勇无谋不行,有谋无勇同样不可担此重任。刘备力排重议,但是军中议论纷纷。都没有想到名不见经传的魏延,不服气者有之,说风凉话者有之。

刘备召开群臣大会,刘备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刘备称善,魏延气吞山河的一席话,众将折服。在任内,在抗曹北伐的历次战斗中,展现出大将的风范。有勇有谋,屡立战功。先后有曹营大将张郃、郭淮、王双被魏延杀死。

刘备死后,诸葛亮调魏延去南方抵御孟获,魏延和赵云是这次南征大将,七擒孟获,如果没有能征善战的将领,是不可能实现得了的。也就是这个时期,魏延和诸葛亮接触多。魏延与孔明经常意见相左,不太听招呼。关羽、赵云前后死去。魏延成为蜀国首屈一指的大将。晋封南郑侯。到这个时候诸葛亮感到越来越难驾驭魏延。魏延行事张扬,为人处事招人怀疑。诸葛亮对魏延到了极不信任的地步。认为“功高盖主”。日积月累,魏延正确的作战方案也得不到诸葛亮的认可。魏延在下面也就难免发些牢骚。像说诸葛亮胆小,不敢用奇兵等。这话传到诸葛亮耳朵里,再加上传话的人添醋。诸葛亮由不信任到怀疑他心怀不轨。处处防着。

到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即公元234年,一病不起,自知来日无多。召见张仪等人,背着魏延作了私密的安排。作出错误的断言他认为自己死后,在蜀国没有人能指挥。管束的了。魏延甚自会犯上作乱。随令魏延断后,如果不从命“军便自发”。长史杨仪平时和魏延的矛盾就很深,到了水火不相让的地步。魏延从末把杨仪放在眼里。杨仪自认为能力,威信都不如魏延高。诸葛亮死后,魏延是他向上爬的最大障碍。现天赐良机必会不解余力置魏延于死地。

果然在诸葛亮死后,杨仪按着诸葛亮的安排,密不发丧。杨仪假借诸葛亮之名,让魏延断后。魏延不明真像,拒绝执行,与杨仪动了干戈。杨仪用诸葛亮所设之计,诱杀了魏延。就这样的一生戎马百战多,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猛将,没有死在强敌剑下,却被本国的奸臣所害。并背着反叛的罪。诸葛亮一生唯谨慎,但在处理魏延的问题上却被个人成见、偏见所蒙敝。自毁国家栋梁。诸葛亮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

杨仪也没有如愿座上丞相的宝座,便准备叛变投敌。后主知道后,将其逮捕,关入牢中。后死在牢里。

只到蒋琬当了丞相,才给魏延平反昭雪,在汉中重建灵墓,以纪念一代名将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魏延是怎么死的?

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魏延长期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三国志》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元代的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

以上为《三国志》作者陈寿本传的记载,不过据裴注引《魏略》所记,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最后终于被追杀。裴松之认为此说法是在曹魏的传言,蜀汉陈寿的《三国志》比较可信。

历史上魏延是怎么死的?

三国时期的魏延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魏延是因为在诸葛亮死后与长史杨仪不和的矛盾激化,魏延在与杨仪的争斗中失败,为马岱所追斩而死。

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前汉将领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

所以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恨自己之才不能尽用。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甚至有数次魏延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的举动诸葛亮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

扩展资料:

《三国志》记载: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

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

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公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魏延大军知道错在魏延。

不听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

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于是诛灭魏延三族。

参考资料:

三国时期的魏延是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中魏延怎么死的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魏延在电视剧中的形象演得很生动,基本是按照民间传说拍摄的。魏延在诸葛亮死后大喊“谁敢杀我”,连喊三声,这时候马岱在身后大声应道:“我敢杀你”,随之手起刀落斩杀魏延。

三国演义中对斩杀魏延的成功归结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书中讲诸葛亮善于观人面相,他在魏延出营时看到魏延脑后长有反骨,因此料定自己死后魏延必然趁乱谋反,但是魏延是乌龟精转世,善于将头缩进脖子里(这个是民间传说,权当笑话听吧),因此设下一计,令马岱怂恿魏延大叫“谁敢杀我”,趁其不备斩杀魏延头颅,方才奏效。这样的精彩段落其实三国演义及其民间传说有很多,大多是根据历史添油加醋的一种谣传,根本不可信!

那么真实的历史中魏延是怎么死的呢?魏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我们需要从书中寻找答案。

根据《三国志》记载,魏延是在随刘备入蜀时开始有记录的,也就是说魏延原来是谁的部下历史书并没有记载,这一点跟电视上演的不太一样。电视上演的是魏延原先是刘表的部下,后来投靠长沙太守韩玄,因对韩玄不满,于是率众投降刘备。当时诸葛亮就要斩了魏延,说魏延心怀不忠之心,难以长久。后得刘备劝阻才作罢。

书中记载,魏延在跟随刘备夺取益州的过程中作战英勇,刘备封他为牙门将军。同时期同样为牙门将军的有王平、向宠等,可见魏延的官职并不是很高。

魏延真正崭露头角是在刘备选择镇守汉中的大将时,当时刘备迁都成都,于是必须选一名上将去镇守汉中。这时关羽镇守荆州,都襄阳。作为刘备最亲密的兄弟张飞被大家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然而刘备却出其不意地选择了魏延。刘备封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众人都大惊。

于是刘备召集群臣,当面问魏延道:我将大任交与你,你有何打算?魏延回答道:要是曹操亲自领兵来,我就率兵防守。如果是一个偏将,就是领十万大军前来,我也会就地消灭了他。刘备大喜,称赞魏延勇猛。

魏延的表现当然也是可圈可点的,在他镇守汉中期间,多有建树。汉中始终牢牢地掌握在蜀军手中。刘备加封他为镇北将军,封都亭侯。

后来诸葛亮北伐,在第二次出祁山时魏延领军击败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成功收复失地。被刘禅加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魏延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在诸葛亮出汉中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这个计策到底是否可行存在争议,但是没有试一试就否定这个建议确实有些遗憾。不过这也从一方面反映了魏延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大将,他也有出汉中、伐魏国、平天下的宏大愿望。

后来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诸葛亮死之前已经派兵进攻过驻扎在渭水南岸的司马懿,进攻的效果不太理想。于是诸葛亮采取了持久战的做法,令蜀兵就地屯田,平时耕作,战时打仗,耕战结合。谁知道不凑巧,诸葛亮由于操劳过度,病情逐渐加重,于是终于支撑不住突然病逝。

这时候军中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以杨仪为代表的,主张撤军。另一种就是以魏延为代表的主张保持现状。而不巧的是魏延和杨仪两人平时就关系不和。

诸葛亮死后,杨仪、费祎、姜维商议秘不发丧,令魏延断后,全军撤军。关键这个时候诸葛亮死后军中大权是魏延为老大。魏延听到文臣费祎过来下达调令,而且还是杨仪起草的,于是非常不满,魏延说:丞相死后,自有人继续率军与魏军作战。何必因为一个人的生死而荒废了伐魏的大计呢?当然了,他说的这个人就是他自己。

这个时候,事情就变复杂了。刘禅远在百里之外,况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魏延执意留下,估计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但是蜀军一撤,魏军必然有动静。如果这时蜀军内部自我分裂,则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魏延不等杨仪等人撤军,先率人南返,目的是抢先一步在刘禅面前状告杨仪谋反。魏延还烧毁自己走过的栈道,用来延误杨仪的行程。杨仪也派人日夜兼程向成都进发。刘禅接连接到密报,一个说杨仪造反,一个说魏延造反,到底谁是谁非刘禅自己也搞不清楚。

于是刘禅就问身边的丞相府人员董允和蒋琬,这两个人于是保举了杨仪,怀疑魏延的动机。这时候魏延的举动也有些过分,他先到达成都的周边南谷口附近,他令人守住南谷口,然后出击杨仪的军队。杨仪派何平出战,何平骂魏延道:丞相尸骨未寒,你就做这样的事情。魏延的士兵都知道魏延不得人心,于是都纷纷投降。魏延无奈,领着自己的儿子逃回汉中。杨仪令马岱追击,马岱成功追上魏延并且斩杀了魏延。

魏延的死是一个悲剧,他的死跟杨仪有很大的关系。魏延居功自傲,在诸葛亮死后没有和文臣同心御敌,反而趁机打起自己的小算盘。在政治斗争中又多次出黑手,要至杨仪于死敌。终于因不得军心而落得孤身逃亡的下场,最终被自己人马岱斩落马下。可谓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呀!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历史上对魏延的死有一定的歪曲,魏延未必有反心,因为如果魏延真的造反,他会选择投靠司马懿,而不是南下找刘禅状告杨仪。所以在魏延心中,诸葛亮死后应该按照他的思路继续与魏军对抗,派一只小队伍护送诸葛亮的灵柩回成都就可以了。而杨仪、费祎等人的行为明显是过于惧怕魏军,生怕魏军知道了诸葛亮死后趁机进攻,是一种典型的逃跑主义,因此魏延选择了政治斗争来保全这次北伐的战果。

然而,在实际斗争中,魏延采取的手段极其厚黑,导致他和杨仪的矛盾白热化,最后无人支持他,落得了一个兵败被杀的下场。因此魏延是个悲剧的人物,他的死是咎由自取,不值得过于同情。

三国演义中魏延怎么死的

魏延到底是怎么死的?


首先,在罗贯中《三国演义》中,为了凸显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示诸葛亮在临终前设下一计,令马岱怂恿魏延大叫“谁敢杀我”,趁其不备斩杀魏延头颅,方才奏效。但是,在陈寿《三国志》等正史中,却没有这些记载。一定程度上,关于诸葛亮下令要处死魏延的说法,也是缺乏史料佐证的。按照正史上的记载,公元234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


对于诸葛亮来说,猜到生前猜到魏延可能会不服从命令,这是孔明基于魏延性格的判断。当然,从后面的情况来看,魏延确实没有服从诸葛亮的遗命,而是希望掌握蜀汉大权,并再次北伐曹魏。但是,对于诸葛亮来说,不管魏延是否服从自己的遗命,其态度都是“随他便吧”。对此,在笔者看来,诸葛亮之所以给出“随他便吧”的命名,一方面是确保蜀汉大军可以有序撤退,保留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对于人才凋零的蜀汉,魏延确实是难得的一位人才和经验丰富的老将,爱才的孔明也舍不得除掉。


《三国志》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元代的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实际上魏延自始至终都没有叛逃之意,他只是一心想杀掉杨仪,结果到了最后自己却送了命,也是凄凉可叹。当然,对于魏延之死,直接原因就是其本人和杨仪的长期不和。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魏延高傲的性格,促使其得罪了众多蜀汉文成武将。在魏延、杨仪争斗的消息传到后主刘禅那边时,大部分人都站在了杨仪这边。而且,魏延的部下也是纷纷背叛他,促使魏延被马岱斩杀。


最后,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延自负、傲慢,不好相处,也为最后不好的结局埋下了伏笔。《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有一句: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用现在的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当然,关于魏延之死,没有史料表明这是诸葛亮有意安排的,也即魏延之死,根本原因还是其性格高傲,和杨仪等人结仇,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吧。此外,魏延至死都没有背叛蜀汉的举动,这也是需要肯定的。简而言之,魏延是一个忠心耿耿、但性格有问题的将领。

魏延到底是怎么死的?

正史上魏延怎么死的

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梦到自己头上生角,问占梦人赵直,赵直说:“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后却对人说:“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诸葛亮殁,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 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公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魏延大军知道错在魏延,不听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于是诛灭魏延三族。
《三国志》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元代的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
以上为《三国志》作者陈寿本传的记载,不过据裴注引《魏略》所记,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最后终于被追杀。裴松之认为此说法是在曹魏的传言,蜀汉陈寿的《三国志》比较可信。
正史上魏延怎么死的
上一篇 2021年10月01 00:00
下一篇 2021年10月01 00:00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